关于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2期   作者:罗运胜
[导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关于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予以细致的说明。在当代素质教育中,培养责任意识感更强的学生是现代教育的育人需求,也是提升我国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根本方法,对此,教育者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实践应用,加强对学生责任心的塑造,迎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

罗运胜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孙家坝中学  贵州  铜仁  565112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关于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予以细致的说明。在当代素质教育中,培养责任意识感更强的学生是现代教育的育人需求,也是提升我国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根本方法,对此,教育者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实践应用,加强对学生责任心的塑造,迎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6-005-01

        引言
        在当代教育中,教育者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育,由于当代青少年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受生活水平的影响,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而自理能力较差,因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仍存在较大的培育空间。教育者有义务、有责任对学生的这一成长问题提出系统的教育策略,改善学生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良好的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责任意识
        班级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环境对学生自身的教育作用是无可否认的,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可形成强烈的精神作用,若班级的文化是良性的,则对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会起到明显的助益作用。但在建设班级文化的同时,教育者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要使班级文化成为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并非限制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条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就应将自身的教育观念与班级的文化风气相融合,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状态下见证自身的成长,如教师可将自身的座右铭作为班级文化的口号,以影响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学生在班级文化中成长应当是幸福的、快乐的。教师可组织学生为班级设计班徽、选定班歌,如《歌唱祖国》之类的红歌题材歌曲就是优秀的班歌选择范围,在红歌的精神指引下,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社会的奉献精神都会得以启发,而学生在如此“正能量”的班级氛围下也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进而萌生参与班级集体管理的意识和想法。之后教师可通过学生推荐及教师推荐等方式,建立起班级内部的学生管理小组,选出班长等班干部,让责任担当意识较强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级管理工作,以品行优秀的学生带动班级内的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那么学生就会在班级管理中逐渐形成浓厚的责任感,并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二、身份角色的转换启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所谓“身份角色”转换,其本质是“换位思考”,即思想层次的交流与观念的转变。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班级集体事物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对于班级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就要予以教育管理,应从学生的犯错心理予以探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犯错问题,以杜绝日后的班级管理中再次出现此类问题。而学生的思想观念则与教师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清楚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也能够辨别是非,但仍会经常犯错,甚至会对身边的人形成带动作用,这都是由于学生的责任承担意识较差所导致的,而并非学生的其他能力的缺陷。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采取适当、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措施,培养学生的责任承担意识,才能凸显出素质教育的实际作用来,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教师可让学生在问题中转换身份角色,让犯错的学生站在班级管理者的立场考虑问题,使学生思考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杜绝此类错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应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来教育学生,将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身份融合,对学生的责任观念形成正向的影响,才能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承担意识。如在班级中一些学生以暴力的方式对待同学,那么教师就可用这样的话来反问学生:“如果你也犯错,那么老师是不是也要用暴力的方式对待你?那么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逐渐的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明晰自身应当保持责任感,才能促进班级集体的和谐进步。
        三、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德育的责任精神
        责任承担意识属于道德品质的范畴之内,与个人的道德品性及情感价值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在教育工作中,增强学生的道德品性及情感价值的策略却可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渗透教育,就能够凸显出德育教育的作用来。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历史传承,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教育元素,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认知。如《论语》是世人树立道德模范的标准,本书中以记录孔子师徒言行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何为道德之行。而我国的古人也道出许多有关责任的名篇、名句,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等,都是强调责任承担意识的优秀文化,在初中教育中,教师应当突破学科知识的限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融合,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使学生逐渐懂得责任承担意识的内涵,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获得精神成长,产生情感互通,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并为之不懈努力。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需要日积月累、长久地进行,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寻找适宜的德育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精神品格,提升学生的精神涵养,让学生能够以责任担当意识为行事的精神指引,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规范,争做有用于社会的新时代少年。
        教育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从日常的教学及班级管理中点点滴滴的渗透,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承担意识。当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学会用知识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品德引导,而不能沿用传统教学中的“说教理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承担意识是当代教育者的重要责任,也是长期的德育教育任务,故教师也应以身作则,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模范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生动.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许丽娟.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9(15)
[3]万承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