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绿青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且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其及工作机理,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达到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水土流失;危害性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土流失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个方面。我国当前水土流失问较题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手段,降低水土流失,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降低自然灾害几率等作用,促进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水土保持工作者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1.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工作机理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而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要实现高效水土保持,需要掌握水土流失规律和由来,按其具体种类、形式和危害来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规划治理,方能实现综合生态治理。本次以两大类危害为主选典型进行分析:
1.1 对于自然因素的水土流失
自然因素的水土流失,特指通过天气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壤侵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降雨,包括过雨滴击溅土壤侵蚀、坡面水蚀、坡沟冲刷和水流输沙。往往有以下几种危害:
(1)破坏土地资源。因土壤侵蚀涵养不住水源及带走肥力,造成土壤的沙化理化结构被破坏,养分减少,土地逐渐瘠薄。
(2)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土地贫瘠,植被、草场退化,通过栖息环境和食物琏等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恶性循环后更有可能在暴雨天气下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害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破坏水资源平衡。水土流失造成土持不住水,截留降水、涵养水源等功能退化,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导致旱灾更加频繁;洪水来时,地表径流增大,加剧洪水的涨落,并使河流含沙量增大,进入水库和河流后加重下游河道淤积、抬高沟渠江河河床,水位也会上涨,而削弱水库防洪蓄洪能力。
综上,此类水土流失其危害机理防治均是通过降雨产汇流的调控实现的。可以通过截短坡长、减小坡度、增加植被、集蓄疏导的方式使其分散或聚集,改变其运行规律来减轻土壤冲刷侵蚀。
1.2 对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城镇建设作为曲型。
(1)城市扩大破坏原有植被,填埋了很多支沟河湖。城市建设往往将将大部分地面硬化,此时确实无大面积的土壤侵蚀,但由于降雨不能入渗地下,直接形成径流加剧城市内涝和外江洪水。
(2)城市建设过程中施工的大挖大填,堆置填筑、运移活动频繁,许多工地都是裸露施工,也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加重城市空气质量污染。流失的土汇入水流造成雨水管道堵塞,河道淤积。施工虽然是一个较短的阶段,但我国各地目前大部分处于城镇化阶段,其累积数目往往较大,小问题变成大毛病。
(3)城市化后,由于降雨不能直接下渗,雨洪被大量外排,雨洪往往汇集再下渗,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给,下方土地往往因地下水位和水土平衡遭到破坏发生一些地质变化,容易产生地质灾害。
综上可知,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其工作机理与自然界一些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工作机理是一样的,都是降雨产汇流调控影响。可以通过在人类活动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能和价值
水土保持工程就是在掌握了水土流失危害的机理后而采取减轻或阻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其治理在生态服务方面有以下功能:
第一,涵养水源功能。增加植被覆盖,利用植物根系等提高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使水与土壤资源达到平衡,从而预防水土流失。
第二,改善土壤质量。水土保持工程后水土资源平衡,土壤肥力恢复,更好地滋养植物,而植物通过根系及相应的土壤微生物环境改善土壤的质量,植物还可增加释放氧气量,进一步有效保证了土壤养分,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第三,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几率。水土保持工程通过固土工程留住土,增加植物截留和下渗,有流失的通过集雨沉沙和专门排水,避免泥沙入河,减轻或避免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滑坡和山洪等。
第四,改善空气质量。
水土保持工程后,水土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茎叶能够吸尘降噪、防风固沙,一些植物还可以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在改善空于加强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1]
总之,水土保持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在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下,区域内植物、动物和人类活动趋于平衡,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3.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下,人们生产生活中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加大,也加剧了环境压力。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重产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否则就会加剧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要保护生态环境,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1 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研究,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理上倡导“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理念,探索出“山顶造林种草,山坡建设坡面水系,山脚营造缓冲林带,平缓地实施保土耕作技术,低洼地建设湿地”等治理模式。[2]
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把穷山恶水的山村脏乱差变为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美好家园。其主要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
3.1.1积极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1)坡改梯工程
在较陡的坡面通过坡改梯种植林草,在陡度小于25度的耕地通过坡改梯进行耕作。主要是通过改变微地形,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入渗,留住水土以及土壤肥力。
(2)坡面上的蓄水排水工程
径流的水力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最重要的原因,修建蓄水池、沉沙池,经沉沙后修建排水沟是最常见的蓄水排水工程。可改善径流调蓄,对径流合理调节和分配,提高雨水、径流利用率。
(3)修建淤沙坝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河道修建淤沙坝可减少河流泥沙,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3.1.2保护和营造林草植被
水土保持中,要保护好原生态植被。林草植被覆盖率较低时,需要补种,甚至营造林草,通过人造林草措施加大植被覆盖。地区建设中要减少破坏,特别是注意避开重点防治区域。无法避开的情况下,要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做好植被保护,避免加大后期修复难度。
3.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责任”的原则,这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策略主要在于监管。政府根据城市生态功能定位划分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功能区、生态保育区等,分别确定预防保护、治理监测的目标任务。城市规划、园区规划、旅游规划等应依法落实水土保持和保护生态的对策措施,提出相应的目标任务措施。项目实施时,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细化三同时的具体规定,凡是动土石方的工程均应报批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水土保持进度报告制度、汛期度汛方案报告制度、监测数据上报公示制度、水土保持验收制度,作为项目竣工验收投入运行的必备条件。实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强化监测,以便了解实施区域水土流失与生态状况动态,强化违规行为的处罚。
由于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的水土流失其产生和危害机理与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有相似之处,其治理目标和宗旨基本一致,故其水保方案所采取的林草和工程措施亦相类似。
3.3加强水土保持宣传
我国就水土保持方面颁布法律和相关法规。除了加强小流域治理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监管,还应加大其宣传力度,不仅要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还要利用报纸和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使群众认识到水土保持重要性,树立起良好的法制意识,在生产生活中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灾害等,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的目的。
结束语:
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中,水土保持工作不可忽视,加强水土保持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顺利发挥其自动调节能力,进而维护人类正常生产生活活动,构建起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有序开展生态建设,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志玉.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2370.
[2]赵永军 常凡东.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设计与管理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2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