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2期   作者:蔡嫒玲
[导读]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推进,教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也有了新的认识。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和法治教育功能作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这已成为当前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探究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德育的渗透作用和法治教育的护航作用,以期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蔡嫒玲    湖北省远安嫘祖镇中心小学  444211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推进,教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也有了新的认识。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和法治教育功能作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这已成为当前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探究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德育的渗透作用和法治教育的护航作用,以期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德育作用;法治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6-064-01

        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德育和法治教育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启蒙启智教育阶段,如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最终通过德育渗透功能和法治教育护航功能协同推动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探究课题。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思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指导实践,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意义
        自2016年起,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教学思路的调整首先体现了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将原本的道德教材更改为道德和法治教材,在传统偏重德育的基础之上调整为德法并重,旨在通过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是开展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校期间的德育和法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教育,而是需要融入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这一调整也体现了规范教育的重要意义,需全程贯穿于教学理念实施、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手段运用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之中。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启蒙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小学教育能直接影响学生一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极具德育和法治教育意义,在课程体系设置层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选材层面渗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教学实施层面体现人本教育理念,多层面协同服务教学目标,满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德育和法治教育两者的兼顾和并重,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道德这种感化力量和法治这种约束力量的共同影响,由此激励自己树立更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更加明确的法律意识,增强自身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原动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一)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一般以成绩或分数来作为主要教学评价手段,但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在小学启蒙启智教育时期,学生具备较为特殊的认知特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教育目标,需要教师真正基于学生的认知特征,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运用适宜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探究欲旺盛,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较难持久集中等特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需要善于将理论化的知识生动化,以便于学习者理解。如一味照本宣科,则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对道德说教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需不断开拓思路,结合情境教学、故事导入、游戏开展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程度,让德育和法治教育能在日常学习中渗透进学习者的心灵。
        (二)重视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参与探究意识
        如前文所提及,在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呈现个性化的特征。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道德的导向和法治的护航作用极为重要。如何能够真正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这便需要教师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征,发挥其主观能动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爱上这门学科,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让知识入耳入心。以《家是温暖的地方》等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利用在家的时间观察下父母每日的操劳,感受到父母在家庭维系过程中的辛苦付出,从而能够了解到自己长大和懂事了以后,需要更加理解、尊重和爱护父母,关心家庭,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只有让小学生真正地去实际体验,直接参与,才能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家庭活动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德育的本质目的并不单纯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需要用德滋润心灵,让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能够成为更加高尚、积极、向上的人,德行优良,品行端正,将来能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发挥学科效用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如何用法护佑儿童的健康和平安成长,这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关注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大家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规范和规则意识,发挥学科本身的效用,让学生能够更加安全的生活和成长。以《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等课程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视频媒介,视频内容可以与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行为活动相关。通过正反案例的比较,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在公共场所中哪些行为是容易影响到他人的,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公共场所的领域还会延伸到虚拟网络世界。教师还可由此进行课程内容的延伸,如在网络世界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需要学生加以注意,如何学会自我保护等。如何能够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公共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能够得到护佑,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德育和法治教育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树立更加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了解基本的规则规范及相关法律知识,明确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爱护、尊重他人,同时也懂得自我保护,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得到相应的护航,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2).
[2]林秀影.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9(2).
[3]杨雪.试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路径[C]//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