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2期   作者:庄银
[导读] 提升中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老师近年来关注和探索的重点。文章主要总结概括了以往的成功案例,从多个角度研究古诗词鉴赏,意境创造,开展形式各异的古诗词实践,重视学生艺术感的提升,最大限度利用多媒体形式开展的教学模式,提出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力。

庄银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青山初级中学  657200
【摘要】提升中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老师近年来关注和探索的重点。文章主要总结概括了以往的成功案例,从多个角度研究古诗词鉴赏,意境创造,开展形式各异的古诗词实践,重视学生艺术感的提升,最大限度利用多媒体形式开展的教学模式,提出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力。
【关键词】中学生;古诗词;鉴赏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6-081-01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古诗词鉴赏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三观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纰漏很大程度山滞后了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对学生的观察,开创多种新颖有趣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古诗词的特点,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创新的教学课堂,努力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诗情画意,不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古诗词蕴含的饱满的情感,同时在此进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从而有效提升孩子的文化涵养。
        1打造动人的古诗词意境
        感情作为古诗词之魂,同时也是重要的体验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课堂上,以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激情,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以及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教学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和单调的知识灌输只会让枯燥的学习更加乏味,传授古诗词知识还是应该把学生当作主体,同时注重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和自我分析接纳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古诗词。
        举例来讲,以《归园田居(其一)》来说,用一幅简笔画描绘出“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之景,同时辅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音频,从视觉和听觉的不同角度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进而深切体会到诗人陶渊明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教师再通过介绍作者生平,让学生了解安静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再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老师可以根据诗意改编成现代诗,在正式讲诗前气宇轩昂的朗诵,饱满的情绪高昂的声音透露着诗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借此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受诗的豪迈意境,也增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好感与喜爱。
        2多视角出发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力
        2.1了解诗人,关注背景
        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思考,开创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鉴赏力。古诗词的鉴赏,与作者生平、所处的境遇朝代都息息相关。诗歌作为诗人境况的表现,情绪的流露,重要观点的凝聚,它的存在尤为重要。无论是人生感悟,对国家的爱戴,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是对闲适的体悟,都由诗词一一体现。所以为了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应该注重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当时的遭遇经历,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2紧扣重点,细品意象
        紧扣重点,细品意象是分析古诗词主旨的重要方法。古往今来。“炼字”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步骤。常规来说,形容词和动词是古诗词里最具表现力的字眼。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断”字,分析挖掘“断”字背后所包含的诗人情感,有助于学生深度了解诗人内心所想。除了作为重点的核心词,意境的描绘同样重要,依然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文中著名的意象,看似无情却又饱含诗人的深情,从意象入手,也有助于体悟诗歌情感。



        2.3分析语言,体悟意境
        古诗词是语言的结晶,更是一门艺术。鉴赏伊始,教师应该放心地把语言这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解惑的硬件设施,进而深入探索体会古诗词绝美的意境。以《春望》为例,讲授此诗时,任课老师可以选择颔联进行具体讲解,紧扣“破”和“深”进行分析,未从某一处具体细节描写,从整体布局,即便如此,悲怆之情仍然生动地呈现于纸上,往日的山河虽在,可是因为人烟稀少,战争带来的伤害一直到今天还影响着国家的勃勃生机,虽未描写每一处,却处处表现着悲凉。与此同时,联系诗人杜甫怀才不遇的现实背景,整首诗的意境油然而生,使得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
        3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的开展实践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尚处于塑造期,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创新性的开展形式丰富的古诗词相关活动以迎合孩子探索未知领域以及天真好奇的心理,从而让学生从心里爱上古诗词。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设立专门的一小段时间,教师可以把这短暂的时放手交给学生,无论是组织,开展的具体形式还是具体每次展示的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几分钟里当倾听者,同时也要担任场外援助,辅助补充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学到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当然这种形式也存在着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学生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开小差,使得原本的计划大打折扣。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有问题积极解决,我们可以鼓励开展帮扶活动,让孩子们在一个和谐良好积极的氛围里共同进步。古诗词活动也可“见机行事”,在传统节日的背景之下鼓励学生根据当下的心境以及自己的古诗词积淀创作古风诗词,当然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毕竟学生的创作能力,语言运用或者自信心都会影响到最后结果的发挥,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去接纳学生的作品,这样才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也应该作为其中创新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多种形式的诗词改编,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在诵读中品古诗词
        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听在古诗词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样一个经验性的口号的流传并非没有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是情感的结晶,让学生爱上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悟其中的奥妙。具体形式不限,无论是齐读,还是背读又或是赛读,接火车读等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即可,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会比较相同意境和相反意境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带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用不同的语调朗读古诗词。
        5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带来的便利
        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的描绘出书本所无法描绘出的画面和动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便利对于提升学生积极性,为想象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提供更为丰富的画面和意境,通过诗词,意境,画面,声音甚至视频的结合,将纸上诗成功转为可以直接感受得到的内容,声传情、画传意,帮助学生理解甚至更深刻的理解古诗词以及诗人所蕴含其中的情感。
        6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成功绝非在朝夕之间,不仅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其进展休戚相关,社会各方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鉴赏力,强化学生审美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等若干方面都对古诗词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方面共同作用之下,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成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黄云浩.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
[3]王元福.浅谈语文古诗词鉴赏[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