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技术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 秦晓荣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秦晓荣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更加迅猛,水利工程建设成为重要的基础工程。
        山东省阳谷县水利局  山东聊城  252300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更加迅猛,水利工程建设成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也在向新方向发展,施工技术不断进步。水利工程实际效用的发挥,与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很大关系,因此实际施工中需保证其施工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特点;施工方法
        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技术管理有待创新优化
        从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情况来看,每一个水利工程所在地点具有较大差异,而且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等因素之间也具有较大差异,所以每个水利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就会需要常规技术水平,同时需要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但是部分企业所采取的技术管理与现场施工管理之间却相对较为落后,不能够充分满足施工周期。另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新工艺以及新技术被研发出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施工速度,还能够帮助水利企业节约更多的施工成本,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先进的管理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这其中仍然有部分企业没有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发展与进步。
        1.2技术管理与现场施工管理的监督力度有待提升
        以往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会较为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进而忽略了工程施工监管力度。而且,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如:部分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施工技术有待提升等多种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管理与现场施工管理质量的提升,对于水利工程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2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中,其主要对象是土方、混凝土和机电安装等,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是发挥蓄水、防洪等功能,因此要求其具备一定稳定性、防渗性和承压性,对施工有着严格要求。实际施工中,要严格依照规范进行。水利工程对地基要求较高,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要保证地基处理到位,避免产生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且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域施工密切联系,需结合水文条件和建设要求,做好水下作业施工等,一般尽量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很多作业环节需要在露天和水下进行,因此面临着复杂的施工环境,施工难度也更大,施工现场面临严峻安全隐患。而水利工程施工周期长、人员流动强,导致风险进一步加剧,需要注意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施工前提下,充分应用相关施工技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水利工程施工内容复杂,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内容都比较复杂,常常是多学科交叉,加大了施工管理难度。
        3水利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应用分析
        3.1土方开挖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开展中,会受到土方影响,因此对其挖掘工作要求比较严格,有着严格的技术规定。水利工程土方施工中,会采用铲运机开挖渠道,可采取环形或者8字形方式进行,在开挖地下水位以下建筑物的过程中,则需先排水、设置排水沟,然后以分层开挖方式挖掘。开挖达到设计高度之后,预留部分不需开挖土层,上方完工之后再进行处理,以确保基础的稳固性。
        3.2软土处理
        水利工程建设地点不同,其施工场地泥土品质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合适的地基建设设计方案。不同地质都存在一定不可控制性,需要重视起来仔细处理,避免留下隐患。软土的流变性、透水性使得要保障其地基更加牢固,需要进行换填和挤密等处理,改变软土地基性子,使其抗冲击性有效提高。当前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可应用多种类型的施工技术,以高效解决软土地基问题。


        3.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要先进行材料准备,该过程中需控制好混合料配合比,将其分开堆放避免混杂在一起。拌和时控制好拌和时间,避免混凝土离析。运输环节要在车辆上涂抹隔离剂,防止运输中混凝土出现粘结情况,根据实际需求组织运输车辆。接着是混凝土浇筑环节,在浇筑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基础面处理,比如过渡层的设置等。比如在施工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设置好过渡层,岩石地基可以不设置过渡层。其次要处理好施工缝,要避免将施工缝设置在应力集中区,然后进行混凝土整体浇筑。要注意悬臂式托座不可设置施工缝,否则会影响到施工缝混凝土强度。一般采取分层浇筑方式,要在下层混凝土浇筑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浇筑之前铺筑合适厚度的水泥泥浆。浇筑过程要连续进行,而避免出现裂缝问题。施工后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具体养护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后期养护到位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3.4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采用的导流设计方案,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性等,通常解决导流问题会采用修筑围堰的方法。施工中,要在河流上方设置施工场地,在土体稳定、干燥的岸坡上修筑工作,以将水体引流到预定部位,采取围堰技术导流。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中,需考虑现场地质条件、水文特点等,选择在水流量少的情况下施工,以降低导流操作难度,保证工程的建设效率、降低成本。
        4管控措施
        4.1加强对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
        在当前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到,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工程建设情况,特别是对我国社会中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更是给与了足够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水利工程所具有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注意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使用不到位的现象。所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保证整个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利用精细化与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真正的对工程的开展进行统筹规划,把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这样才能够为整个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做出贡献。需要从内部管理的相关体制进行着手改革,认识到合理改革手段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把其中所投入的资金有效地进行利用,也能够在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同时,提高整体工作的质量,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
        4.2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当前,通过对大量实例的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施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探讨能够发现,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不强而造成的,其中施工的技术比较差,整个工作水平相对较低,人们所能够掌握的专业知识薄弱等因素,都容易造成水利工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失误的现象,根据这样的发展背景,就要求当前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水利工程整体的工作开展效果,也需要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思想意识能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基层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水平、工作上的态度和技能,也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提高,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结构,也能够使人员在各个阶段的工作环节中,都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作用,最终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大多体量大,且施工质量要求高,一旦施工管理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多种恶劣影响,并导致水利工程预期的效益目标、进度目标不能得以实现,严重甚至会影响当地民生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广大从业者应深刻认识到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前期规划、运行保障、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辉.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建设[J].建材与装饰,2019(16):288-289.
        [2]刘越.唐山市曹妃甸区水利工程市场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7):61-62.
        [3]马龙.淠史杭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