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郭松珠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2期   作者:郭松珠
[导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如果教师忽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替身。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设计逻辑化问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分类比较法,强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郭松珠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港口小学  福建  漳州  363502
【摘要】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如果教师忽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替身。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设计逻辑化问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分类比较法,强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6-179-01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不是很难理解,但是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学科,为此学生应当具备一定逻辑思维,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数学定义、概念等。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注意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能力,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数学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容易形成思维的定势,总是喜欢愚弄固定思维思考问题,思维路线定型化,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进行全面地分析,也就需要教师传授给其一些方法,当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却总喜欢沿用这些方法,而不能进行一些创新,也不会举一反三。如果此种情况长期下去,则不利于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解决进到固定的形式中,例如,多了就加,少了就减,如果是倍数就要相乘等等。
        (二)教师忽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师要形成此方面的意识。可是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去看,很少有教师主动地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依旧以教师自己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也就导致很多小学生不愿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也就不利于教学效用的提升,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设计逻辑化问题
        “学起源于思,思考则来源于疑问”,脑海中逻辑思维活动起源于“问题”,为此,问题则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们设计出合适的逻辑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用数学知识在脑海中进行逻辑性思考,从而形成逻辑运动,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开发性和启发性,还要有一些趣味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充分调动他们的逻辑思维,在解决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广角(搭配)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用PPT展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对学生们说,今天小羊们像要去动物园也游玩,可是在门口的时候,遇见了一个难题,他们忘带门票了,这时动物管理员说,我这有一个问题,如果小羊们可以正确解答,可以不同门票进入到动物园中,问题为“用1、2、3中的两个数组合成个位数和十位数不一样的两位数,一共可以组成多少,分别是什么?”教师又说道,同学们平常那么喜欢小羊,这次是不是应该帮助小羊们呀,那么请同学们解答一下问题。然后将学生依照同桌一组进行了分组,一名同学用卡片摆数字,另一名同学记录摆出来的十位数,教师设定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找出问题答案。经过不懈的努力,学生们给出答案,可以依照交换位置、固定个位、固定十位的方式一个个尝试,找出这些十位数。这样学生们就会形成搭配方面的逻辑思维,并逐渐提升此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中总是遇到很多实践性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的逻辑性思考,从而培养他们此方面的能力。另外,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数学教师要充分地剖析数学知识,找出其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并为学生列举实际例子,带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也就能锻炼学生们的实际动脑能力,强化他们的逻辑化思考,从而实现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譬如,“小数性质”的课堂上,教师为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小数,小数有哪些性质,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尺子,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在PPT上展示的指引图,然后开始操作。教师给出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比较的方法,具体怎样比较,然后说一说具体过程。以直尺为工具,学生画出数字不同的0.1米,并通过转换单位知道,100毫米等于10厘米等于1分米,得出0.100米等于0.10米,也等于0.1米,这样就能看出这三个长相不同的小数,实际上是相等的,进而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零去掉,并不会改变小数的大小。
        (三)采用分类比较法
        在数学教学中,针对一些有规律的数学知识可以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进行加工与整理,研究数学知识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将这种思想渗透给学生,以为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进程中,从始至终贯穿着分类教学方法,教师用分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新旧知识就能更好地衔接,从而构成完整的数学知识链。
        例如,在讲解“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空间和几何的关系,以培养他们这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老师现在站的位置,在同学们的什么方向呢?”然后选择不同方向上的学生进行回答,并组织学生思考,说到“老师并没有更换位置,为什么不同学生给出的答案却不一样呢?”这时学生们则会观察和思考,才能总结出参照物不同,方向也就不同。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知道了“方向与位置”的关系,用具体举例说明的分类比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中非常难的一个点,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思维敏捷性,还能避免思维定势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以理论实践结合相互促进,最后采用分类比较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鲁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54-155.
[2]彭桦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01):35-36.
[3]马立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20(01):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