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历史典故与历史名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3期   作者:王红明
[导读] 历史典故 、历史名言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它们虽经历了久远的年代,但仍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喜爱,它们言简意赅,精辟生动. 对当代人仍然能起到积极的启发作用。两者都富有知识性、 趣味性、激励性,显示其独有的魅力。教师在讲课时穿插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或历史名言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简单有效的方法。

王红明     广东省韶关南雄市第二中学
【摘要】历史典故 、历史名言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它们虽经历了久远的年代,但仍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喜爱,它们言简意赅,精辟生动. 对当代人仍然能起到积极的启发作用。两者都富有知识性、 趣味性、激励性,显示其独有的魅力。教师在讲课时穿插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或历史名言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典故 历史名言 教学内容  新课标 情感和价值观 主体性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032-01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名言和历史典故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的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历史教学中,若能巧妙地、恰当地使用便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老师在传授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提出了重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的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态度放在突出地位,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历史典故和历史名言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相信也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上你的历史课,课后又能自觉地去查找有关的资料丰富课程内容,这是首要考虑的。当然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手段有很多,比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小品、讲故事等,但我认为教师在讲课时穿插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或历史名言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酌情处理。
        所谓历史典故就是有历史意义的人的故事和事件。它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嫦娥的女士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但她吃的多了点,就不由自主地飞到月亮上去了。这就是典故“嫦娥奔月”的由来;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替罪羊”这个典故来源于圣经,喻指为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人。
        历史名言主要是指一些历史名人所说的能够让人懂得道理的一句较为出名的话,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
        历史典故和历史名言虽经历了久远的年代,但仍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喜爱,它们言简意赅,精辟生动. 对当代人仍然能起到积极的启发作用。两者都富有知识性、 趣味性、激励性,显示其独有的魅力。它们在历史教材中地位起着辅助的作用,它们大多位于教材的辅栏处,犹如装点着历史百花园地的鲜花,有些历史典故也没在教材中出现,需要教师去收集和整理。



        历史老师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历史典故和历史名言,这要视乎讲授的内容和时机,如果使用得当则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初中生对战国古代史比较生疏和没兴趣,我在讲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时就引用了反映当时历史的一些有趣的典故。例如孟尝君逃亡的“鸡鸣狗盗”,楚庄公称霸的“问鼎中原”。越王勾践为复仇的“卧薪尝胆”孙膑与庞涓斗智的军事谋略 “围魏救赵”并借此灌输给学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做人的价值观。讲赵括“纸上谈兵”害己误国时也可以乘机教导学生学习要老老实实学到真功夫来,将来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才不会吃亏甚至误国殃民。讲到北宋年间官场腐败导致官逼民反时我引用“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讲到科举制度时我引用“名落孙山”这个典故,道尽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为求取功名,历经甜酸苦辣,社会炎凉的心态,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利弊,这与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科举制的影响”更形象、更有趣,学生印象更深刻。历史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引用典故教学不愧为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名人名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可以充分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应用不同的名人名言,可以有效地烘托整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可以对历史与社会知识进行了解。例如秦灭六国时荆轲刺秦王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烘托了在历史大潮流下个人英雄主义不能改变历史的悲壮结局。合适的名人名言有利于增强学生自身的感知以及思维能力,在历史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名人名言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让学生将自身的个人情感与历史知识融台起来,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地活跃了课堂整体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性,例如千古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贞观之治里李世民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初中历史教材中渉及的一部分历史典故和历史名言,老师可以教学中酌情处理。当然在引用它们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引用时也应当把握好时机和程度,千万不要舍本求末,哗众取宠。引用的时机主要看教学内容与它们的关系。有的可以在导入中引用,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了课堂角色;有的也可以在课间穿插引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本知识的拓展;有的也可以课未总结时引用,以增强课程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回味无穷。
        总之,在历史课堂上应用历史名言、历史典故来辅助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是很明显的。它们就象历史百花园地的奇花异草,也如历史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我们要善于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发奋学习,敢于拼搏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中国孩子最喜欢的成语故事》吉林摄影出版社
[3]《这些个历史常识你得知道》 张雷 宋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