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3期   作者:张菊华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非常多的内容,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材料,只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那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德育教育要取得时效性,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渗透德育教育。

张菊华    四川省剑阁县公兴小学校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非常多的内容,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材料,只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那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德育教育要取得时效性,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想象朗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059-01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有下面一些方法。
        1 在课文深刻寓意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文里,有些课文是借物写人,或者借物喻人,教师在教学时,透过课文语言表面看教育内涵的本质,让学生掌握课文表达的深刻寓意,并运用寓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教某篇课文时,教师启发学生理解“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含义。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后,知道了表面写树,实际写人,人就要有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在启发学生了解这句话的寓意,有的学生说:“一个人要立足社会,必须从小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从小培养自己有一种独立能力的人,才能在困难面前经得起考验。”有的学生说:“我以前依赖心很强,在家里是个小皇帝,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现在通过学习,我知道错了,从此要改变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上要自立,在学习上要敢于面对困难,做一个意志坚强的好学生。”有的学生说:“我体会到一个人要从小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勇于面对困难,做一个生活自理的人。”可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寓意,再进一步引伸,使学生得到一次自我德育教育。
        2 在品词析句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加强对课文词句的品赏理解,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把隐藏在课文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教学《凡卡》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担心”“斜着眼”“昏暗”“跪”等关键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启发学生通过这些词语表达思想含义。有的学生说:“担心”就是说明凡卡生活没有自由,对老板怀着恐惧心理。有的学生说:“昏暗”就是揭露了沙俄社会的黑暗制度,对穷人孩子的残酷折磨。“跪”就是说明他乞求摆脱悲惨命运。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品赏体会,让学生知道凡卡过着非人悲惨的生活,激起学生对他遭遇的同情,体会到今天生活的幸福。
        3 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因此,朗读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
        例如,教学《草地夜行》一课,教师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再把学生的思想置于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险恶的环境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老红军背着小红军而身陷泥潭时,大声说道“快离开我,咱们两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这句话”。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人的宝贵生命只有一次,老红军在生与死的关头喊的却是“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把生存的希望毅然地交给了小红军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有的学生读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4 在想象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文一些重要的语句,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上下理解句子含义,有时还需要学生展开想象,既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学生领略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获得净化心灵的教育功效,让学生在想象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催人遐想。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这句话内容的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回顾全文的故事情节和卖火柴小女孩的形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通过这句话让我想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悲惨命运是当时社会制度所造成的,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达了对穷人孩子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告诉人们只有推翻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穷人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秀珍.在语文教学中多角色渗透思想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