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课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3期   作者:杨海英
[导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内容包含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是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一个巩固。上好毕业复习课,对学生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对以往教学中欠缺的弥补,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复习课难上是许多毕业班老师共有的体会,怎样使复习课像新课一样吸引学生,感悟复习课中不一样的新知生长,在有限的

杨海英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第四小学  530299
【摘要】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内容包含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是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一个巩固。上好毕业复习课,对学生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对以往教学中欠缺的弥补,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复习课难上是许多毕业班老师共有的体会,怎样使复习课像新课一样吸引学生,感悟复习课中不一样的新知生长,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这是毕业班老师最常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毕业复习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043-04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学习内容包含了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总复习内容多,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毕业复习课难上是不少老师的普片的感受。复习过程不可能像上新课那样讲授,也不能进行题海战术,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复习课感觉枯燥无味,疲劳厌烦,费力费又达不到效果。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怎样针对教学现状,深挖数学本质,让学生主动建构,怎样使复习课像新课一样吸引学生,感悟复习课中不一样的新知生长,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下面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谈对构建有效毕业复习课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教师深刻解读教材,明确复习目标。
        进行复习课前教师要对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要深度解读,把握好教材的系统编排,认真分析教材编写意图,理解这单元教材中每个复习知识板块的要点,通过对教材梳理明确复习教学目标,掌握复习内容在各个学年段安排,以及总复习对这个内容板块的呈现过程等等。例如《图形与几何》这个内容,《标准(2011年版)》中把“图形与几何”这个板块教学内容在总复习中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等四部分。其中把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两部分合并成一节,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这两部分之间有密切联系:要测量几何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必须要掌握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而要真正认识几何图形,则经常需要去测量它的长度、面积、体积。图形认识和测量知识点很多,复习板块安排是先复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测量周长、面积,再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和测量和复习表面积、体积。教师只有充分深入的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才能针对复习内容梳理知识点;在理解掌握教材基础上再根据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从而有效开展复习课的教学。
        二、关注知识内在联系,有效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六年,每个知识板块是按由浅入深分散在每个学年段学习的,总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些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沟通和建立起各学年段相关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知识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知识网络,在学生的心目中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如果对毕业复习内容的各个板块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了然于胸,就能引导学生将复习内容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当然这也给毕业班的老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就是深度解读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重点是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所有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相互联系与区别,以及部分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体积计算的知识。教材安排从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到体连成一条线,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整理;从横向看,无论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可以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及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安排,原来分散在各个年级段学习的联系较少知识点,在复习课中得到了更全面的沟通,从而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在《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时,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经验从立体图形中看到平面图形或想到平面图形,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到平面图形可以通过旋转、折叠等方式得到立体图形……经历了由体到面,再由面到体的过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建立起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整合,空间观念也逐渐形成,并进一步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还有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时不仅需要掌握每个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还要明白每个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找出知识相互间的联系。最后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到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想到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统一成“底面积×高”,甚至底面是梯形的柱体、底面是正六边形的柱体等都可以这样计算体积。也就是由圆柱引发到柱体这类立体图形的思考。到此,学生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而是柱体这一片茂盛的“森林”。


这种“上一课、知一类”的能力一旦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是看得见的,这也是复习课的魅力所在。
        三、查漏补缺,有效提升。
        毕业复习阶段是巩固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查缺补漏的有效开展是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关键。因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难易有别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查缺补漏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想真正清楚掌握学生知识点的缺漏,复习检测是最直接的反映。我认为复习检测可以有复习前进行的前测,有复习课中的检测和复习后的综合测。在进行一个知识板块复习前进行检测,从学生的答题分析能清楚的了解学生在这一版块内容对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日常学生作业答题情况以及单元测试收集的错题情况,教师能很快的找到学生在这个板块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存在的问题,能准确把握学生在各知识点容易错的原因,从学生错题中获取具体详细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再根据分析在复习课中对复习内容进行对症,下药查缺补漏。在复习课中进行检测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帮扶、点拨。复习后的检测更加重要,进行复习梳理后再检测,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所复习后板块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同时也是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复习课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相应的练习。练习的设计关系到对复习板块知识的检验和提升,对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起着很重要作用。复习课设计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针对学生知识的重难点、薄弱点、模糊易错点来设计。题目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可采取重要知识点反复练,学生难理解的地方着重练,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练,易错的题集中辨析练。练习题的设计还要注意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一道题能关联多个知识点。教师在复习课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既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又改变了知识枯燥单一的重复再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复习课出彩的环节。
        四、把握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
        一切的教学形式都是为了理解数学本质而服)务,数学学习不应该让学生只是记住公式、法则,然后死记硬背的按程序进行运算,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中逐步感受数学本质,理解数学的精髓,打通学习的通道。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能领会其中的数学本质,举一反三再加以推广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例如复习《数的运算》这板块的知识,数的四则运算,从整数、小数到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贯穿了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通过复习学生如果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整数加法计算本质其实就是“突出相同计数单位的合并”,那么就很容易将其推广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运算中。这样的复习揭示了加法计算在不同数域上的共通本质,有利于学生建立加法运算的数学结构,深化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也为运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复习课,如何更有效?复习课不是走过场,是让学生一个学期结束的一次回顾,是对一段学习过程的梳理,既有知识和技能层面,也有思想和方法的东西。数学思想对学生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让学生明白从什么角度去思考问题,怎样思考。数学学习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要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能进行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性质或结论,就比从教材上、教师口中直接接受的要有价值的多,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也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本领[2]。在复习课中结合具体知识板块有意引导学生体会蕴含的数学思想。要让学生在反复回顾中加深体会,促进领悟,在解题运用中加以巩固。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个知识板块,通过帮助学生把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归类,通过对“知识链”的整合形成“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是研究其他图形面积的基础,利用割补、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图形的面积公式,充分体会和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复习《数的意义》时,可以利用数轴对数进行了整合,通过分类和整理,弄清楚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比大小、性质等等,将零碎的知识整合起来,在复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当然,在我们的毕业复习课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采用,只要我们立足根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复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并能在复习中抓住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的蜕变。
参考文献:
[1]GB/T 1401098—201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曦.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若干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8(Z3):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