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3期   作者:黄新娟
[导读]
黄新娟    招远市金晖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06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生活水平在不断上升。在日渐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中学生养成了脆弱的性格,加上如今社会环境竞争压力大,各方面的压力让他们在自我心理和生活交往中产生各种隐患;此外,社会上盛行的各种不健康负面影响以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不稳定的情绪,让很多中学生性格非常叛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和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我认为中学生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1.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因为迷恋网络,睡眠不足。有的是有补课班,讲过的东西,没兴趣再听。有的是面对激烈的学习压力,开头没有开好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对某科目老师的不喜欢,或者说讨厌,而导致该科目厌听,厌学。 
        2.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种情况反映在考试上,就出现考试焦虑。 
        3.不当的教育方法引起的心理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因人际关系产生的心理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也有的同学比较易怒,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三、青春期产生的心理问题
        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这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二、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
        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并要及时地告诫学生,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
        四、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总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加以引导,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让他们有一个愉快的心境,就能使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