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阅读语感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3期   作者:吴家荣
[导读]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语感能力至关重要,具体实施应通过个性发展,能动参与,实践感受,整体感知,形象思维,打造人格等六方面来培养学生语文课堂阅读的语感能力。

吴家荣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  云南  昆明  650216
【摘要】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语感能力至关重要,具体实施应通过个性发展,能动参与,实践感受,整体感知,形象思维,打造人格等六方面来培养学生语文课堂阅读的语感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  语感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161-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母语的语感表现为不需要刻意组织就可以表达思想、不需要刻意分析就能够分辨和判断言语正误的锐敏性。语感随着言语经验的丰富而增长,随着语言积累的深度和数量的增多而提升。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吕淑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为培养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语感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六方面入手:
        一、促进个性发展来培养语感。
        语感能力是极富有个性的。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共存的。语言作为人“思想的生命表现”首先是人的个性体现。培养语感能力要着力于个性发展。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让学生不需要刻意组织就可以表达思想、不需要刻意分析就能够分辨和判断言语正误。否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却乏语感。比如陆游的《咏梅》是借咏梅题咏人生的高格调之作,就没有必要用同一套子勉强学生同毛泽东的《咏梅》诗分出高下。这也是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具体体现,也是课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发展的一个亮点。
        二、能动参与教学来培养语感。
        语感能力,是认识个体在长期的对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的习得和积累的结果。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在语言情景中感悟到意蕴,并使语言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力量,切忌一讲到底。课标积极倡导的“语文阅读活动课”就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培养语感能力的有效措施,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了强烈的参与、实践的角色意识,主动探究、用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己感知语言能力。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自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培养语感。
        三、在实践感受中培养语感。
        “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


学生实践能力性发挥得怎样,实质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感受如何。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语言的感性认识,而不在于只掌握理性化的语言的理论知识,或者说学生在语文学习,应当以感性为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因此,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即在头脑中建立一种语感直觉。语言习惯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等变成无意识的感觉。语感是随着言语经验的丰富而增长,随着语言积累的深度和数量的增多而提升。课标倡导语文阅读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生活薰陶相结合,让语文学习时刻存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进行反复能动的语文实践,把语言还原到一定语言环境和生活情境中,加以模拟、演习和创造,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四、在整体感知中培养语感。
        英国语言学家皮特.科德说:“把一切都学到手以前,没有哪一部分可以完全学会的。”这就是说,语言现象与涉及语言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我们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放到生活的实际体验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蕴,通常所说的课文整体、单元整体,把语言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和整本书阅读中完整把握其表达的深厚内涵在整体中感知和把握。整体感知对语感能力培养的意义就分外突显了。
        五、用形象思维来培养语感。
        语感看起来是一种直觉,语感能力具有直觉思维特性,事实上直觉思维属于形象思维,而文学又无不具有形象性特征,这就为语感能力培养提供了依据。从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来看,人脑对文字的处理,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位来支掌的,汉字具有“左视野优越性。”而右视野传入的信息主要由右脑处理,右脑主要储存“图像”,所谓形象思维主要由右脑完成,而右脑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因此,对于培养创造性语文能力为目标的语感能力培养来说,形象思维策略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也有必要性。
        六、通过打造人格来培养语感。
        从语言发展角度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培养语感能力之所以要注重人格的打造,并视为核心素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要有雄伟的人格。”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激越,笔带锋芒,长于鼓动,在于他是战事纷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张“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心”、“性”“言”而大谈语感培养。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就先得从打造人格开始,来实现语感能力的培养。
        总之,语感能力培养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达到“不教”的境界,使得学生面对语文材料和阅读文本,创造性地感悟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东西,只有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才能培育出较强的语感能力。并把打造人格视为语感能力最高层次意义上的目标。这不仅为我们稳步走进课程,深化语文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展示出更广阔、更辉煌的前景,更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现实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
4、李海林的《李海林讲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