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3月第7期   作者:张宏伟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物对建筑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物对建筑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目前现浇混凝土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楼板裂缝是相对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从设计到施工过程都想良好的办法避免出现裂缝出现。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如温度控制、荷载大小及上荷载的时间、材料、人为因素等都会引起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裂缝一旦出现就会产生漏水、影响美观、影响后期装饰等。设计人员一般考虑平面布置尽可能规则,减少突变或者局部加强措施,施工企业尽量避免裂缝的出现。处理裂缝的方法很多,在处理前要进行认真检查、分析裂缝成因,为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只有选择了合适的修补材料和正确的施工方法,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一、设计方面的措施
         1、在做建筑设计时,平面布置尽可能规则,减少突变。
         2、楼板配筋时,在同样配筋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但是,负筋不宜小于φ10,间距不宜大于150mm。
         3、若楼面负筋按分离式配筋,在板面无负筋区应配置不宜小于φ6.5@150双向钢筋网,并与负筋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在有条件时,楼板负筋也应通常设置。
         4、房屋阳角处、外墙转角处及现浇板跨度≥3.9m的房间四角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4。对房屋的阳角,配筋应加大并且增设放射筋。
二、施工过程的防治措施
   1、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2、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25%,最大不应超过30%。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①混凝土初、终凝时间;② 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③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④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⑤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⑥严禁在运输途中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3、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2)保证模板及其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刚度,特别是对底层模板支撑点地基要夯实,间距要适宜,使楼板与梁的模板刚度不至于相差太大。施工运输频繁经过的楼板模板处适当加强支撑系统。


    3)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马蹬筋,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马蹬筋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0.8m2不少于1个。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且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线管敷设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4)施工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作业的管理,做到布料均匀、振捣密实,防止漏振、过振现象。对于面积大的板面,对浇筑后的混凝土采用平板振荡器进行二次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性能。混凝土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较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同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应重点整修。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楼板厚度控制准确。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提出以下楼板厚度控制施工工艺。楼板施工前,在每跨柱子的插筋上(剪力墙结构在暗柱插筋上)根据标高标出结构+50点,且用红油漆做好标识。+50点之间对角拉设细绳水平线,且保证水平线拉紧。浇注混凝土时,操作工人在每跨之间,根据水平线做出混凝土板面的控制点,控制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不要超过2m,控制点与水平线的距离为500mm。最后根据控制点,采用两米刮尺将每跨的混凝土面找平。在混凝土浇注前,在楼板钢筋上预先设置插筋,插筋高出板面不小于500mm,间距不超过5米,根据标高,在插筋上标识出结构+50线标识点。当楼面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时,将露出板面的插筋截除。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板厚制作标准马凳,施工时直接将马凳放在模板上,马凳间距不超过2m 。操作工人根据马凳高度,用刮尺找平混凝土板面。完成找平后应及时将马凳取出,清理干净待用。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将预先截好的与楼板厚度等厚的PVC电线套管绑在钢筋上,保证套管垂直、牢固。套管位置作为控制楼板厚度的控制点,每个房间设置数量不宜少于三处,并作为隐蔽验收的内容。为避免套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造成堵塞,可事先将套管的上口封堵,方便以后进行验证性检查。控制混凝土的收浆和压光时间,第一遍收浆应在混凝土初凝时进行,第二遍收浆和压光在初凝前进行,最好紧接第二遍压光后,再进行一遍压光,并扫毛。这样既防止了开裂,又起到美观的作用。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天。当气温在20℃左右时,每天应浇4次;气温在25℃以上时应浇6次;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浇水改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5)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一般为浇筑混凝土完成后14天开始拆除模板,必要时在拆除模板后在适当位置上安装回头顶。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

参考文献:
[1]、沈景明.?浅议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2,(12):219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