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陈阳福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7期   作者:陈阳福
[导读] 水利工程在农业农村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水利工程在农业农村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施工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多种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已经成为影响工程质量,影响工程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在市场化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保障工程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本文将具体探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对策
引言
        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使用寿命,直接体现我国水利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主要体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往往涉及到较多的方面,因此整个施工建设也相对比较复杂,很容易受到设计图纸,施工材料,地质地形,水文气象条件,施工操作方法,监督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整体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会导致水利工程在运行较短时间内出现故障,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导致维修次数增加,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阶段的有效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采取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化分级管理体制,目前在施工管理方面出台了诸多规范制度,各级水利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陆陆续续开展了水利工程安全鉴定、技术人员培训、安全监测等工作,从整体来看,各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基本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但是从客观角度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一是施工现场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准低下,工程现场缺少安全监测体系、风险评估方法[1]。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并未应用现代化管理知识,采用多元施工管理技巧,导致施工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管理不善一方面使得水利设施缺乏合理、规范的兴修和保养,乱建、乱堆、乱放、乱占等违章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使得许多隐患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加以解决,一旦日积月累发生重大故障或是碰到洪涝灾害,便由于损毁严重而不得不重新建设。二是项目前期施工规划论证不够充分,前期技术准备不够深入,部分单位凭借以往工作经验、主观臆断进行规划,而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对细节之处进行再三确认,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欠佳,水利工程建设效果较差。三是项目运行管理不成系统,现场管理制度和施工实际情况不符,且管理措施未和水利工程建设风险评估体系实现全面对接,以至于诸多影响进度、质量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2]。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对策
        2.1狠抓前期论证,创造良好条件
        前期施工管理应重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设规划进行全面分析,初步得出施工效益、施工管理风险因素等;二是深入分析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建设规模、建设布局、施工时限标准;三是要明确工程性质、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地情况、建设资金供应来源;四是确定和施工相关的重大政策问题以及行政管理问题,以提高施工管理的灵活性。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之一,其复杂性不言而喻,这里以南水北调工程前期施工管理为例进行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为三条线路“东中西”,由水源赋存量丰富的长江向北方地区调水,调水体量为448亿立方米。这里着重论述该工程东线、中线一期前期施工管理情况[3]。此阶段施工方的主要管理对策为:一是根据初期的管理、调整规划,在治污、节水等基础要求上,重新根据沿线城市的水源供给情况,合理调整中线的调水规模。

施工方则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分期建设目标,并着重突出环境保护目标,构建出符合当时工程建设环保要求的施工管理标准,同步考虑到了工程施工效益;二是根据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充分研究工程可行性报告以及投资框架,确定了基本的施工资金供给方法,并落实了施工资金供给规划,根据工程145个施工单元的安排,分批实现资金供应,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三是进一步确定建设体制以及项目的性质,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是同时考虑到经营需求、公益需求、民生需求的大规模跨流域工程,施工方在前期遵循政府引导,深度研究当时的政策制度,确定了大体的施工管理框架;四是加强和当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根据当地移民规划,分阶段确定施工进度;五是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施工规范,创建了完善的工程建设规范体系、施工标准制度、施工总体网络计划图,明确各个部分的开工顺序,围绕进度、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污染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设置八十余部规章制度方法,确保涉及社会层面的管理问题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六是根据工程施工工艺要求,进行了超前的施工技术准备、工艺准备,面对移民工作难点以及工艺难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了一个技术创新机制,同步推进PCCP、水下掘进等等新技术攻关,大幅度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益以及施工安全性[4]。
        2.2强化责任监督,注重安全管理
        项目前期的深入论证、规划可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但想要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必须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准,避免发生严重施工安全事故、施工质量事故。这里以黄河小浪底工程为例,该工程是为大型防洪、供水、发电综合性工程,施工难度高,安全管理要求高,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了责任监督水准,实现了工程建设目标,主要管理方法为:一是根据项目合同内容,确定了劳务分包方法以及各个分包方的具体责任,充分发挥统筹管理的技术优势、组织优势,形成一个完善的安全责任履行机制;二是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方全面顺应监理方的要求,同步利用社会资源,严格落实责任;三是组建安全专项管理小组,透彻分析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技术隐患;四是基于施工合同的进度管理机制、质量管理机制,以“周控制、月调整”为基础要求,不断排查施工现场存在的隐患以及风险。
        2.3稳抓运行管理,发挥综合效益
        组织稳定、安排有序的水利工程,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益的基础,水利工程必须要有严密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并满足项目建设规划意图以及质量要求。无论何种规模的水利工程,必须要落实以下措施:一是建立起符合工程基本特征、工程建设定位的管理机制,建设稳定、高素质的核心管理队伍;二是要在建设管理基础上,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以高效率、高准确性、全面收集信息数据,对工程建设和环境变化进行准确判断;三是要有灵活的管理机制以及高效率的管理规程,针对各类违规情况应有覆盖全工程范围的监督体系;四是应建设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确保在多种复杂施工状态下,能够确保人员灵活调配以及物资灵活调配;五是要密切关注质量管理情况,针对工程中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做到质量问题持续跟踪,跟踪必有结果反馈;六是针对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图纸碰撞问题、施工风险问题,要做到及时上报,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快速出台解决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大多体量大,且施工质量要求高,一旦施工管理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多种恶劣影响,并导致水利工程预期的效益目标、进度目标不能得以实现,严重甚至会影响当地民生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广大从业者应深刻认识到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前期规划、运行保障、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裔兆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05):91-92.
        [2]郭世灿.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分析核心探寻[J].智能城市,2019,5(19):96-97.
        [3]杨伟.水利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关键探索[J].智能城市,2019,5(19):97-98.
        [4]罗中.简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29):27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