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越发突出,环境的检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检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检测所采集的样品,了解环境的状况,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其进行分析。对于环境检测实验室所进行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环境检测的结果,为此要重视环境检测实验室所开展的质量管理。本篇文章探究了目前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来弥补不足,希望能够提高环境检测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对策
引言
环境检测工作范畴包含环境调查、采样、分析、数据归纳等,其作为一种复合型工作模式,对检测技术、检测精度的需求较高。传统的室内环境检测一般是对数据信息进行纸质记录,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通过数据信息的上传,可实现自动化分类,进而提升实际监测效率。
1我国环境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1检测设备设施条件落后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和城市的环境检测技术配套设施、软硬件设备条件依然落后,不能满足环境检测工作的现实所需。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对环境检测技术的重视不够,没能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环境检测技术研发和应用,一些地方甚至没有配备基础的环境检测实验室。另一方面,环境检测设备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缺乏环境检测设备专业维护与管理,环境检测仪器和设备在长期运作下,容易出现故障,极大影响了检测精度与效率。
1.2检测不够规范标准,过程繁杂
只有在规范要求之下,室内污染物指标检测的结果才能具有实际价值。某些检测机构在现场采样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例如:对于时间参数把控不严,规范要求的完工时间,和室内密闭时间均敷衍了事,这样条件下的检测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加上房屋主在此方面知识的欠缺,最后导致不合格的房屋却被检测合格通过了。
1.3管理人才的缺乏
我国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对环境检测工作和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矛盾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没有深入到实际研究、分析和落实相关措施,导致在各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尤其是环境加测质量管理人才的缺乏,虽然投入了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是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不能有效发挥其价值。且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专业在大学校园内不是热门专业,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前需要脱节,不能向社会提供专业人才,导致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较慢。
1.4实验室环境检测工作监管力度不足
在实验室环境检测过程中,实验室高层领导过于重视工作进度,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给环境检测最终结果的质量埋下一定的隐患。首先,质量管理团队人员数量较少,无法实现对环境检测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对于环境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导致环境检测工作的最终结果出现偏差;其次,质量管理力度的不足,导致实验室环境检测人员的工作缺少必要的监督,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受环境检测人员的工作态度影响较大。
2环境检测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作用
因为对于实验室所开展的质量管理工作被划分为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进行实验,合理的进行管控,所以实验室所进行的质量检测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检测的结果更加的准确,减少其中出现的误差,并将误差进行控制,使其更加合理,确保检测结果是有效的。实验室所开展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于质量进行控制以及对于质量进行评价。在对于质量进行控制时,要考虑到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并将其降到最低,从源头上减少误差的出现;在对于质量进行评价时,要确保所开展的质量控制工作是有效的,可以准确的意识到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对于质量进行评价能够使检测结果更加的精准。对于实验室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贯彻在所有的检测过程内,比如说对于样品进行搜集、处理,选择合适的容器来对于样品进行存储、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监测等。
无论是检测的哪个过程出现问题,都可能对于检测工作产生影响,导致整体的质量水平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此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使质量分析工作更加的及时、快速,减少问题的出现。
3提高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对于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维修和保护
检测设备对于实验室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对于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为此要重视对于设备进行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就对于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能够被正常的使用。并根据实验室的现实情况来对于需要更换的设备进行购买,引进外来的先进仪器,使检测工作更加的高效,适应新时代环境对于质量检测的要求,提升进行质量检测的水平。
3.2强化检测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培养
环境检测技术人员是环境检测工作的重要主体,要不断提升环境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环境检测机构要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对本领域从业人员的技能培养、素质培训。通过加强对环境检测技术人员的日常管理与考核,为人才队伍建立匹配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着实提升环境检测技术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视,切合其岗位实际,提升环境检测技术研发、应用能力。环境检测部门应定期选送一批优秀的环境检测技术人员投入环境保护研究或出国深造培养,力图全面提升环境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3.3构建沟通平台
沟通平台的建立主要是指系统开发商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途径。现阶段,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一般由开发商来提供并进行技术支持,为此,实验室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应以开发商技术人员的指导工作为主,以保证监测人员掌握到技术技能。此外,监测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进行系统研发工作,以形成自主化的工作模式,摆脱开发商的技术限制,进而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3.4加大力度对于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为了保障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要加大力度来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工作真正的被落实,为此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监督,及时的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保证质量标准不会受到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3.5建立管理型团队
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环节以及信息资源较为复杂,为保证系统运行以及监测工作的时效性、质量性等,应对工作流程、管理人员施行科学性的管理,以保证岗位工作具体职能可与整体工作模式相契合,进而形成以团队为主体的工作体系,以此来提升室内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为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的作用,健全国家环境检测体系。环境检测实验室应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环境检测结果的质量,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方向指引,实现对环境的有效控制,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叶军.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相应思考[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5):313-315.
[2]王亚超,吴旻妍.苏州市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5,28(04):71-73+86.
[3]沈赛燕,许晗雨,许文迪,方军.新形势下对于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0):91-92.
[4]薛洁.LIMS系统在室内环境检测中的应用[J].节能与环保,2019(04):106-107.
[5]武秀明.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及其节能检测分析[J].化工管理,2018(29):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