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精准扶贫”。他要求,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如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中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平均每年有1300多万人脱贫。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承诺的庄严誓言。十九大以来,坚持精准方略,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行动正在各个战场上全力推进。但是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这些问题既占用了广大基层扶贫干部的大量时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更加助长了形式主义。?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就痛批了有的地方在决胜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大搞形式主义,让中央的精准扶贫方略变味、走形,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断送了建党100周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庄严承诺。其主要形式表现为应付精准扶贫工作和上级检查,手段不用其极,花样繁多,形式主义超出想象。
表现一:精准扶贫成了“精准填表”
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从减少填表报数、减少检查考评、减少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严格监督问责6个方面,要求各地制止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对此,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但央视曝光了有些地方,对中央的政策置若罔闻,精确填报大搞形式主义。一位地方上的第一书记介绍,扶贫档案要求各贫困村第一书记亲笔填写,一式三份不得涂改。有任何变化,三份都得改,改一项数据就得折腾好几天,有一个贫困户身份证号就填了上百次。一个贫困村一年花在打印上的钱,不少于2万元,在扶贫中,这些表格的主要作用就是迎接检查,今年5月,有一个乡迎接检查团,仅打印费就花了10多万元,如此形式主义让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大打折扣。
表现二:给贫困户买新衣,刷墙,只为“看着好看”
目前,很多地方扶贫攻坚都建立监督检查联合工作机制,防止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扎堆检查等问题;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强化对扶贫资金“流向、流量、流速”的电子监察和预警功能,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监督,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但是,央视曝光一些基层精确扶贫为了迎接检查,有的村制作大型标识牌、宣传牌,花费数万元,还有的村子,贫困户家里不好看就给买新的衣服被褥,再花钱把房子内外粉刷一遍,而实际问题并未解决,这是部分扶贫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不顾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下真功夫对每一个人、每一个村做到精准施策,不顾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迎合上面的爱好和检查,大搞形式主义。不管群众满不满意,只要领导能够注意;不求群众困难解不解决,只求账面上看着好看。这些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其实就是一种政绩投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在哪里?这种行为不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表现三:驻村干部被“打卡”拴住,扶不了贫
形式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仅捆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而且长期以来基层干部被各种会议文件、督查考核、工作留痕、填表报表等形式所拖累,无法专心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反而助长了基层干部功利主义思想。对此,建议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把精准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把更多精力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现在某些地方要求扶贫干部必须打卡出勤,成为当地考核驻村干部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山区县,从县城到村里要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签到不合格还要被通报、处分。扶贫干部“天天呆在村里,反而扶不了贫!”在当前全国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这些明显形式主义的存在发人深省,与中央的扶贫精神背道而驰。
表现四:产业扶贫“图省事”,买牛羊折算产业资金
脱贫攻坚必须下大力气、综合施策,坚决整治脱贫攻坚中各种形式主义问题。首要的一点,必须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精准识贫、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法”,摸清底子,找准穷根,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央视曝光的西部某村为了完成脱贫任务,在产业项目设计上“图省事”,找点资金,给群众买羊买牛。一户贫困户10只羊,按一只羊能卖2000元计算,就是2万元,再按这户人家人头平均下来,脱贫任务就完成了。然而这种所谓的“产业”发展持续性都比较差,让当地贫困户很难真真脱贫,同时也浪费了国家对扶贫攻坚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投入。
表现五:强势部门的对口扶贫点“越富越帮”
要高度聚焦脱贫标准,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要把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是政绩,而且是最大的政绩,但是,如果领导干部只包装面子,不夯实里子,以这样的政绩投机心理去啃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不仅啃不动,还会咯掉自己的牙,面子也保不住。据央视报道,在某些基层地方第一书记反映,一些强势部门的对口扶贫点,村民已住上别墅,可为了打造“亮点工程”,大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仍有大把资金支持村里建设,而同乡有的贫困村,至今路还没修通。一个省直机关对口帮扶几百人的贫困村,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什么不到深度贫困村看看?”一位书记说,她希望,最近省里下派的第一书记,能多分配到深度贫困地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几千万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农村贫困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4月16日下午,正在重庆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为精准扶贫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扶贫干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扛起来,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破除形式主义,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彻底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贫困问题,赢得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我们坚信在破除形式主义治理的引领下,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必然能够再上台阶,再上层楼,取得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