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停车难、行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指挥调度效率,提升交通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交通诱导系统,实时发布各种动态交通信息、停车信息,合理引导出行和停车,减少道路无效占用时间,已成为缓解城市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交通管控系统是一个以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管控效率为目的,综合利用多种交通管控资源,为提高公安交通管控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交通指挥中心的工作效能提供技术保障的交通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海信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以大数据为中心,综合运用计算机、信号控制、通信、数字视频、云计算等技术,集成交通信号控制、交通高清视频监控、交通违法检测、交通信息采集、车辆智能检测、GPS警力定位、诱导发布等交通子系统,建立了扁平化的交通指挥模式,使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具备了快速准确的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指挥调度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管理者、治安管理者和社会出行者。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控技术;创新发展;思考
引言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探讨城市交通管控技术创新及产业生态方面的发展路径。根据城市交通发展进程中新形势与新技术环境,分析城市交通治理的新需求与新挑战。围绕应用工程技术规范交通行为、创新交通管控技术协同应用两大方面,提出可供探索的技术方向及发展对策。其中,深化交通工程技术精细应用、塑造通行规则意识、规范引导交通行为是前提,结合传统智能交通创新升级交通管控技术、实现深度协同应用是现实需要,追踪前瞻技术构建稳健、融合、创新的推进路径是健康发展保障。最后指出,立足中国国情和交通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找准创新发展路径,才能实现更科学、更智慧的城市交通管控,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
近年来中国机动化进程前所未有,发展速度世界领先,交通供需失衡日益显著,不仅要满足交通的可达性、高效性,更要考虑出行可靠性和美好体验。多年来中国道路网络里程数虽有持续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车辆数量与出行频率也急剧增加。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48亿辆,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全国已有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有11个城市超过300万辆,有2个城市超过500万辆。此外,部分超大城市的私人小汽车使用强度较大,如北京小汽车年均行驶里程为1.5万km,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同时,伴随着城市空间规模迅速扩大和交通新业态不断涌现,道路交通运行环境复杂程度也日益攀升。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网约车等新交通方式的出现,对城市交通结构影响显著,交通管控对象愈加复杂。此外,城市功能区拓展导致的职住分离、通勤出行距离变长等问题也给城市交通管控带来极大压力。为此,如何通过科学决策、系统协同以及各种服务保障举措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交通治理能力和出行服务水平,已成为交通管理行业亟待改善的现实挑战。
2创新交通管控技术协同应用
2.1优化设计公路交通安全交通标志
公路交通系统中的安全设施中的标志设计非常重要,因此需明确交通标志的作用,即指挥交通的图形、文字以及符号等各种信息都应当加强管控,用以警告和指引,并且积极引导公路交通车辆以及行人的安全通行。
在设计交通标志时,应当明确交通标志作用及其分类,从道路设计以及车辆和行人运行的实际出发,并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有序通行。首先,交通标志明确分类。基于类别来看,交通标志主要有两种:一是主要标志,二是辅助标志。其中,主要标志的作用在于正确指导交通,而辅助标志则是对主要标志的一种具体补充。对于主要标志而言,其包含交通警告、禁令、指路和指示等标志。在交通标志设计过程中,应当明确交通标志设计的目的,以此来确保交通安全畅通,车辆和行人能够安全通行。在此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公路交通线性度以及交通状况和周围沿线的设施与环境等,然后布设必要的以及适当的公路交通标志,从而使公路交通使用者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相关信息,车辆可以有效的行驶,维护公路交通安全稳定性。在设计交通标志时,应当选择合理的位置,放置在醒目之处,以确保车辆行驶和人员通行时驾驶员比较容易发现这些标志,遵守交通安全规范。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当因地制宜,应当能够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可靠性,同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合适的位置。此外,交通标志的设计以及设置应当科学化,同一标杆上尽可能不要设置多个标志,确有必要时需按警告以及指示进行合理排列,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实践中部分交通标志需要进行单独设置,若受车辆行进速度限制,则应当取消超车禁令或停车让标示。
2.2人工智能的警情处置专家方案推荐技术
日常的警情处置主要依赖于指挥员的个人经验,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之处:首先,指挥调度依赖有经验的专家,但是有经验的专家总还是少数,在警情处置任务重时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其次,处置效果完全依赖于个人水平,处置方案系统性和科学性也难以保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海信开发了警情处置专家系统,实现了警情处置预案的精准推荐。通过海信在多年实践中行业积累,形成了基于不同道路和交通流在多种时空分布情况下形成的综合交通疏导处理模块,并将各个城市的警情处置专家经验沉淀下来,构建了专家经验知识库,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道路信息、交通流信息等交通警情特征信息与专家库预案进行反复学习训练,自动给出警力调配、处置流程、信号控制、诱导发布等综合处置方案,在指挥中心远程操控信号和诱导系统进行梳堵保畅,辅助普通人员作出专家级调度,保证处置方案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最优管控。以下是警情处置专家系统运行界面。
结语
交通参与者对出行高品质、美好交通环境的期待与当前交通拥堵日趋加剧现实环境间的差距逐渐显现,如何用好新技术、新科技更好地支撑城市交通治理和服务群众出行,已成为现阶段城市交通管控面临的重要挑战。深化交通工程技术精细应用、塑造通行规则意识、规范引导交通行为是前提,结合传统智能交通创新升级交通管控技术、实现深度协同应用是现实需要,追踪前瞻技术构建稳健、融合、创新的推进路径是健康发展保障。在智能网联、大数据等新技术催生变革发展大潮中,需要立足中国国情和交通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更加理性地定位好、找准融合新技术创新发展路径,进而才能实现更科学、更智慧的城市交通管控,改善出行品质和交通环境,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郑金兵,李科峰,赵小超,等.面向交通状况智能监测的泛在互联车联网研究[J].通信技术,2018,51(7):1631-1636.
[2]胡鉴清.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用设计[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7.
[3]伍朝辉,武晓博,王亮.交通强国背景下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展望[J].交通运输研究,2019,5(4):26-36.
[4]赵向阳,赵媛媛.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