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公路路基路面为主要的讨论对象,挖掘现存的有关公路路基路面的各项问题,结合相关案例与学界的最新研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以期公路路基路面能够取得最大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改扩建;优化措施
基建行业一直与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命题紧密相连,这其中,公路路面的规划与建设是基建行业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公路在建设之初解决了大量的交通运载问题,然而随着岁月渐长,许多公路路面出现路面塌陷或者不能再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因此,对于公路路面的改造问题在近年来成为政府机关及专业人士共同关注的命题,如何在现存的公路路基路面中发现共同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需要我们着重注意的方面。
一、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的工程价值
(一)为过往车辆提供了安全保障
归根结底,公路的修建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与便捷性、灵活性等其他因素相比,安全性是人们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当已建好的公路出现可能威胁过往车辆与行人的安全隐患问题时,该公路就失去了基本的服务价值,因此改扩建公路路面最显著也是首要的价值,就是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二)提高公路路面的实际使用时段期限
衡量一个公路路面价值的工程标准,除了其可承载的客运强度与路面稳定性外,该公路的实际使用期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标准[1]。即使一段时间内该路面可承受的强度较大,但如果其可使用的年限极短,那么无论对于施工单位还是每日在该路面经过的行人来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这都是与公路修建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合理定期地对公路路基路面进行优化与改良,对于提升公路路面的实际使用时段期限来说,是一项不错的措施。
(三)促进该路段所在地的经济发展
从长远来看,一个公路路基路面的稳定存在,能够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方面,顺畅安全的行使路段能够吸引固定的客流群,该地区可借助毗邻公路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为过往的车辆提供衣食住行用等多方位服务;另一方面,公路的存在可加强本地原住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为本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供了潜在的商机。
二、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原有公路未能进行充分的利用
所谓的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指的是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补修或者一定程度的扩建,这就要求在改扩建进行过程中,原有的路段应暂停其实际运行。然而,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作量,或在施工前未能进行全盘考量,致使原有路面的利用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路段停止运行所导致的客流量减少、路面规划造成的成本浪费,为公路路基路面的改扩建工作带来了双倍的损失。
(二)公路路基路面建设初期未能进行合理规划
要使得改扩建后的公路路基路面效果大于原有的公路路基路面,就要求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规划与讨论,规划人员首先应当总结原有公路路面存在的不足,根据各项问题寻找可能解决的方案,并与施工方会面探讨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在制定最终改扩建方案时,考虑当地实际客运量甚至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然而,许多规划人员省略或者合并了上述规划步骤,导致在工程前期未能进行完整规划,结果导致实际施工时施工方无方案可依。
(三)公路路基路面修建过程中对路面的衔接有误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最终竣工效果的一项工作环节是原有路面与新近路面的衔接是否成功。如果对衔接面处两路面的宽度与路基的实际高度判断有误,就会使得改扩建路面的拼接处产生较大的沉降差,影响后续施工[2]。
三、如何优化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
(一)改扩建路面的设计结构进行严格的把控
有关公路路基路面的结构把控指的就是对于所使用的原材料及投入比例的规定与控制,如要形成如要形成搭配合理的混凝土材料,应当选取四厘米的细粒状混凝土原料以及六厘米的中粒状混凝土原料。如果追求力学性能的提升,例如想要效果与过渡性均稳健提高,可以选取改性沥青 AC - 13C。另外,在路基材料的选择方面,作为基层应用的水泥稳定碎石,建议选择厚度临近值在十八厘米附近,该碎石应用含量可控制着在百分之三与百分之四之间。而对于非基层应用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则可选择的应用含量范围可适当放宽,稳定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即可,厚度为三十六厘米左右[3]。
(二)路基路面排水性能的改进与优化
有关公路路基路面的优化设计,其实际重点在于构建一个健全的工程操作体系,从整体上实现优化效果的质的飞跃,而不是仅限于一小段路面的改进与扩建,或是牺牲整体利益以满足局部的利益。因此在整个改扩建过程中,该公路的各个因素都应考虑到,例如路基的旧面宽度与新增路面的宽度、护栏的实际长度与拦截水平(建议护栏的实际宽度等于小于0.6米)等。此外,要保证路基的横断面构造恰巧符合主线的施工体系,路基中央结构的高度与主线桥梁结构高度一致。
有关路基路面的排水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事先调查当地的水文地质环境,必要时可与权威地质专家进行请教与交流。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该地的雨水渗透过程、下雨后地面积水的蒸发过程以及该地原有的储水量与蓄水能力。在随后的实地测量环节,设计人员需要对该路段的边沟尺寸进行精细的量度,对边沟外侧的长度也应经过系统的排查与分析。确保雨水无法透过缝隙渗入公路路面内,提高集水坑的实际利用效果。对于构建边沟材料的选取,可淘汰掉原先多地仍存在的土质材料,而选择混凝土预制材料,使得边沟外侧的长度大约为十五厘米,高于地公路路面约二十厘米[4]。
此外,涵洞等辅助设施的建设也属于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系统,过道与涵洞的存在可降低路面中的积水存在量,及时地保证积水迅速排除,甚至改进得当的泄水槽在降雨当天就可实现路面积水的及时清理,不会给公路路面带来任何的积水问题。因此,在设计涵洞等排水槽时,注意其开口的尺寸,尽量减少开口建造不合理所可能导致的排水隐患问题。
(三)对路背、路床等具体部位进行优化处理
在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时,应根据该公路所处地貌进行具体的规划。例如,地处平原的公路,多进行挖方操作,主要利用借土的手段对公路进行填土,所使用的填料是有明规定的,必须为细砂土和细粒土。在施工开始前,现场人员需逐一评估即将使用的施工材料的相应工程数值,要求其必须存在于规划书中记录的详细范围。如果发现测量值达不到预估计划中的要求,就必须现场进行相关性能的改良。在学术原理充分掌握的情况下,首先对比预估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同时评估可能得到的其他填料的性能,将其他填料与原填料进行混合,最后再取土进行相关实验的测定。
为了追求较高的施工速度,一般施工单位选择的回填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能,这是合理的也是应当提倡的。但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注意提升公路路基路面的强度性能,可将石灰土和土工格栅相结合,以达到施工速度与公路路基路面强度性能都得到保障的效果。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对于国内民生的关注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公路的建设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点项目,有关公路路基路面的改扩建问题虽然是基于原有路段的修补,但这一手段关乎的是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还能从长远来看,更是能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虽然当下有关公路路基路面的改扩建项目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针对各项问题逐一分析,系统总结,就能实现优化设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伟彬.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措施探讨[J].中华建设,2019(08):148-149.
[2]王欣,王亚东.浅谈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117+120.
[3]宋波.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措施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6):44-45.
[4]涂定君,于翠芳.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9(2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