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董聪
[导读] 本文简单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及其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并从材料选择、混合料配比设计、下承层准备、材料拌和、基层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护等方面,对施工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展开探讨。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及其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并从材料选择、混合料配比设计、下承层准备、材料拌和、基层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护等方面,对施工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展开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对现代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而言,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公路基层施工形式。不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难度较大,标准和要求较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差错或问题,不仅会导致裂缝以及沥青层面龟裂破坏,还会使得路面厚度与强度无法达标等,影响整个道路工程质量,必须科学应用合适的施工工艺保障施工质量。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概述
        (一)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级配碎石、凝胶材料与灰浆,通过嵌挤原理进行摊铺压实,从而形成强度高、抗渗度与抗冻性良好的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刚度较高,同时水稳性与抗冲刷能力强,十分符合市政道路施工需要。按照粗细集料配合比的不同,水泥稳定碎石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细集料含量多、密实度高但干缩和温缩较大的悬浮密实性;抗裂性能良好、干缩和温缩小但生产工艺要求高、易产生粗集料离析的骨架密实型;孔隙率较大、排水性能好但基层强度较低、易发生离析现象的骨架孔隙性。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通常需要按照一定规范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首先需要做好下承层准备,并在中心厂拌和好需要的混合料,然后应当进行机械摊铺,经整型后再依次进行振动碾压、重型碾压和轻型稳压。最后则需要进行接缝处理,完成后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
二、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一)材料选择与混合料配比设计
        在进行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首先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优选材料并设计相应的混合料配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选择碎石粗集料时应当严格控制粒径,通常最大粒径在37.5mm范围内。生产粗集料可以直接利用圆锥式破碎机进行碎石处理,然后利用振动筛网对粒径进行筛选。而且在筛选时除了关注粒径外,还应当关注压碎值,通常压碎值不能超过30%。至于细集料的选择则主要以干燥、洁净为依据。水泥的选择则必须结合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通常要求为初凝时间超过3h而终凝时间在6h之内,尽量不选用旱强水泥、快硬水泥等,质量不达标、存在变质情况的水泥更是要被排除在外。在进行混合料配比设计时应当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石屑等材料作为基础材料,并在实验室通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然后以此配比制成试件,试件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保湿养护6天,浸水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满足实验要求方可确定配合比。其中含水量的确定至关重要,如果含水量过大,则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干缩、裂缝等严重施工问题;如果含水量过小,则很容易导致基层密度与强度不达标。
        (二)下承层准备与材料拌和
        在施工前需要对下承层进行适当处理,从而为后续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以免因为下承层问题影响整个基层施工质量。对下承层进行全面检查,既要确保其表面足够平整、坚实,也要确保其高程、宽度、横坡度等均与设计一致,另外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清扫、洒水工作。拌和材料也是施工前的重要准备工作,通常采取集中厂拌的方式进行拌和。在拌和之前应当对厂拌设备、计量系统等进行检查与调试,同时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设计调整骨料级配、水泥含量、含水量等。在拌和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重点针对拌和温度与时间进行科学控制,确保混合料均匀性良好,保障混合料质量。

在完成拌和工作之后,则需要对混合料质量加以审核,确保质量达标后才可将其用于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在将中心厂拌和的混合料运输至施工现场时,应当合理控制车速,既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到达施工现场,也要防止车速过快而面临巨大交通安全威胁。另外运输过程中还应当重点预防混合料水分蒸发,一般可采取篷布遮盖的方式进行有效预防。
        (三)基层摊铺
        在实际进行正式摊铺施工之前,通常需要先对试验段进行摊铺施工,从而为施工段长度、摊铺厚度等施工计划的明确提供重要参考。在运用混合料进行基层摊铺前需要再次检查底基层湿润程度,如有必要需要适当洒水湿润。使用专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合理调整摊铺系数,一般控制在3~5的范围内即可。摊铺施工时应当遵循“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基本原则,即宁愿摊铺厚度更高,也不能让摊铺厚度过低。如果采取水稳两层摊铺方式,一般可于下层水稳表面喷洒水泥净浆,然后再进行上层摊铺施工,这样可以有效强化上下两层间的结合力。摊铺速度应当保持在一定程度,尽量在混合材料拌和后的3个小时内完成摊铺,否则可能对摊铺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摊铺机布料速度则需要与摊铺速度相协调,应当根据后者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而且在摊铺时应当尽量一次摊铺完成,即便是水稳供应较慢的情况下也不能停机待料,而是可以采取最低摊铺速度进行施工。在完成摊铺后应当确保水稳碎石表面足够平整,而且纵横坡度等也满足设计标准。
        (四)碾压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摊铺施工结束后,应当及时开始碾压施工,通常以最佳含水量作为碾压时机,这样能够有效保障碾压质量。在碾压时应当以先轻厚重、先低后高、先边后中的基本顺序,具体操作为先使用轻型压路机进行全宽静压,然后再采取直线段由边到中、超高段由内到外的方式一次连续均匀碾压,一般相邻碾压轮迹可控制为重叠1/3轮宽。之后再利用中心震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完成后检测压实度,以压实度达标、轮迹消除作为碾压结束的标志。需要注意的是,在碾压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重点针对气温、基层厚度、基层宽度、含水量、平整度等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其中任一项存在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五)接缝处理和养护
        在碾压结束后可着手进行接缝处理。由于横向接缝对水泥稳定碎石的稳定性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际接缝处理时,应当以尽量减少横向接缝为目标,同时在设置纵向接缝时也主要将其设置于路中线。一般接缝被设置为阶梯形,这样更方便操作,同时接缝质量往往也更好,施工时通常将阶梯宽度设置为略大于1/2层厚。在进行施工缝拼缝时,则可以先将已铺筑的水稳基层进行挖除,开挖深度一般为2m左右,清理干净滞后再涂抹水泥浆,让摊铺机从接缝处开始摊铺,拼缝效果十分良好。另外养护工作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也十分巨大,通常在碾压后经检查合格之后,便应当立即洒水进行养护处理。根据当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洒水次数与洒水量,保持基层表面足够湿润。如果在养护期间发现局部“软弹”,则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换填处理。另外在养护期间应当加强交通管制,封锁道路,以免行人、车辆等影响工程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标准执行,运用科学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监管,方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在市政道路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水泥稳定碎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工艺,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同时监管部门与单位也应当做好本职工作,有效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健. 市政道路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14(5):183.
[2]吕海明.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J]. 建设科技, 2018(5):117.
[3]杨恒钰. 市政道路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 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4):71.
[4]沈灿辉. 市政道路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 四川水泥, 2019(9):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