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城市规划的向前发展。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完全可能为规划的新模式提供基础,这种模式将更为直接地将公众包含在规划政策的选择当中并推动城市规划向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城市规划;GIS技术;应用
如今,规划师们工作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1980年以后,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多领域学科交叉现象较为普遍[2]。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将全球学科领域与计算机网络天衣无缝的融合。而GIS系统的适用场景十分广泛,其自身蕴含的功能呈现多元化,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GIS系统能够与业务相结合,得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1、城市规划对GIS技术的要求
随着观念的转变,城市规划领域对规划与管理信息的处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1类型数据的处理与综合
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地理要素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性质上又有“空间定位”与“属性”之分,既有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又有以遥感图像为源的栅格数据,还有关系型统计数据,并且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的综合分析要求必然大大提高。
1.2多层次服务对象的满足
对于规划与管理信息的使用对象,不仅要考虑市政主管部门、专业部门和公众查询的需要,还要考虑管理、评价分析和规划预测的不同用户的需要,这对规划设计与管理信息处理在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时间上现势性、空间上精确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也必须加快其更新速度,以适用城市的加速发展。此外,由于弹性规划、滚动规划模式的倡导,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周期大大缩短。
2、城市规划和GIS技术的科学内涵及联系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支撑下用以采集、储存、处理、传递、显示那些包括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在内的各种信息的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城市信息化建设时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城市现代化建设时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国家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层次展开和深化。可以说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
3、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1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在规划基础资料收集阶段,建立规划地区范围的GIS技术现状基础信息库,为规划前期的各种分析提供现状空间与属性信息的统一管理、查询检索和动态更新服务。
3.1.1规划报批
城乡规划区内建筑项目施工必须履行“两证一书”的程序,而目前靠以前的技术手段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成效规划电子报批时一种全新的规划报批模式,它可以将传统报批图件采用的纸质版转变为电子版,并通过贯彻一套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是电子文件符合一定的规划标准,可以出入计算机处理。这样,规划审批的一部分工作就可以使用計算机来完成,从而实现计算机付诸审批报批图件。
3.1.2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城市建设用地和建筑项目的管理。要立案的项目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查阅项目的有关信息,作为检查项目受理情况和工作周期的依据。通过因特网有关人员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发生。在审批阶段,可借助GIS技术,使得审批人员可以很快的统计处出圈地块的面积及有关属性信息。
3.2规划分析与决策
GIS技术具有对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分析能力,极大丰富了规划设计手段和成果,直观而理性的空间分析模块可以辅助规划师对规划方案进行模拟、选择、和评估。从而使空间数据的图形表达分析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城乡规划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理性工具,为各类规划编制的条件分析、方案制定与评价选择提供空间分析支持和决策辅助。
4、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影响
GIS技术主要在更新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改变工作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技术改变了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进而对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城市规划管理
GIS技术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办公自动化的实现有效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单位间的数据资源共享,促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管理电子化和信息流的规范化。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者之间建立起信息通信渠道,实现了城市数字报建、在线规划审批、网上公示等相关功能,为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实现了工作流程自动化。
4.2城市规划设计
从信息化初始阶段运用的Auto CAD技术到目前大量基于GIS技术的智能化手段,城市规划设计向计算机图形输入技术方向改进。通过计算机技术,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需的数据实现数字化,使其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为设计工作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方法。
4.3公众参与
利用因特网和市民互动平台,公众可以实时了解城市规划的最新动态,并且可以直观地看到规划设计方案和参与规划审批及表达自己的意见;能便捷地查询最新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及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充分实现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促进阳光规划。
5.GIS系统的数据组织与网络架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GIS的应用水平与数据组织分析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在设计中往往会出现数据参数被忽略的问题。在现阶段的网络架构设计中,城市规划所采取的客户端大多为C/S服务器模式,并且以中央服务站作为其数据储存终端,将数据统一分配至用户,此模式对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予以相对的保障,对用户的链接质量也不能确保,并且对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也有着极大的影响,极易出现决策失误,进而导致城市规划的成本大幅度增加。
结语:
在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GIS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在各项城市建设中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由此能够看出,GIS技术在未来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其数据组织与网络架构问题是其致命的弊端,以期日后的技术迭代能够改进完善此弊端,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当中也能够发挥其作用,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磊.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4):26-28.
[2] 薛刚,马乾愉.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3):96-98.
[3] 蒋秉瑞.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