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作用研究曹海明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1曹海明 2郑玉静
[导读] 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基层党支部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执行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要让建设的实效性、活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 要 基层党支部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受到了党的高度重视,要求把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其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基层党支部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执行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要让建设的实效性、活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党支部 组织力 党建
1研究背景
        基层党支部建设要求提升党员思想觉悟和党内凝聚力,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建设的良好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任务和要求,为新时代基层党支部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有“四大工程”“两个维护”“三个表率”“四个意识”等都为党的思想强基,为党的政治筑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建设活动,在实践的检验中发现优点和不足,需要发扬和改进。
2基层党支部建设出现的问题
2.1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实效性不强
        一是工程项目成立之初,新组建的班子成员和党员大多是从不同项目调入,往往存在进场数月后党支部才建设好的问题。员工人事令延迟下发,部分党员组织关系不能及时转入,导致党支部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时效性不强,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活动的开展。
        二是基层党支部活动开展的效果还受制于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目前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在知识能力、业务素质、学习力方面还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党支部书记对新形势下扎实开展党支部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党支部工作和活动的程序、内容不能熟练掌握,党支部建设的实际效果不明显,没有发挥好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的作用。
2.2教育管理和队伍的活力有待增强
        一是绝大部分项目都因地制宜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建立了“党员活动日制度”,能够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扎实开展“三会一课”活动,但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训仍稍显薄弱,培训应付了事课时不足,从根本上反映了对培训不重视的问题,对党章等党的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基层党支部教育从组织上和管理上存在缺位。
        二是在基层党员培训教育管理方面,上级党委也提出了党员轮训的年度目标,但是在轮训的形式和方法上创新不足,仅仅是以知识的灌输和学习为主,讨论交流的少,没有在学懂弄通上下苦功,党员培训效果不明显。而且,在有限的学习中,也往往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形式不新颖,内容不活泼,导致基层党员培训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三是《条例》施行的理想状态是“磨不推自转”,要求预防“虎头蛇尾”。通过将制度进入过程,成为客观存在,就可以自我维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坚持中见常态,在制度中见长效”。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科学的制度,也得依靠人的实施和监督。所以也还出现思想问题,组织问题,作风问题等。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和负责任,有担当的评判标准固然难以客观化,但可以从小事见得一个人的品行。只有从内心出发执行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才能避免把制度變成“稻草人”。
        2.3部分党员党性不强,对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一是党员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党的认识不同,对新时代党员权利和义务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党员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对基层党支部的活动不热衷、不积极;有的党员认为自己的文化学历不高,对党的各项政策难以理解到位,在党支部活动中成为“沉默的一员”,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党员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部分党员缺乏责任感,有上传下达走过场,有简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甚至有投机取巧懈怠者。没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于具体行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党员标准,有的人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具体,只有些模糊的概念。
        三是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上级对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的指导监督不够,对其约束力较小,不能促使其提高质量和效率。对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要求过低,缺乏促进力,产生应付式、达标式的不良行为。
3针对党支部建设问题的对策思考
3.1党支部建设从最基层抓起
        一是党支部建设应从源头抓起,畅通党员发展渠道,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把那些优秀的团员青年、技术和管理骨干、劳模代表等吸纳进来,扎实入党谈话关,夯实培训质量关,把党的理论知识、路线方针政策以不同形式向渴望入党的先进分子宣讲。“三会一课”中融入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经常性教育,力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二是党支部建设应从组织抓起,明晰支部委员分工,完善系列制度和措施,着力发挥支部班子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心思想,找准基层党建管理工作重点,确立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难题,建立创先争优的组织氛围,改善基层党员队伍精神面貌,把党务工作从“务虚”的思想认识转务实的工作中,取得扎实的党内基层管理建设成效。
        三是党支部建设应加强督查,着力在制度建设、支部活动等方面留下工作痕迹,督查制度是否完善齐备、活动开展程序内容是否合规、记录是否完整符合要求。通过定期督查,强化支部建设的规范化,着力引导构建人员健全、作用突出的“新时代强支部”。
3.2创新教育管理、增强队伍活力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习惯方式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党支部建设形式与时代相结合,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政治学习,有一定的思想引领作用。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期推出大学习视频,有党的思想方针的解说和选择题。用好“学习强国”平台,通过积分排名促进党员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或许只看理论会枯燥无味,但通过视频的讲解,新颖的形式加深刻的观念解说使人很快就可以理解政策和现状的关系,并深入人心。?        二是创新工作形式。除了坚持“四大工程”等基本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还要创新工作形式,这是队伍活力的来源所在。每月开展的“主体党日”等,除了在主题上贯穿党的思想,还要在活动形式、内容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从而提高队伍的活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如某支部通过清明节扫墓祭先烈活动,再次感受了先烈们的精神,重溫了入党誓词。通过这个活动,发挥了革命先烈的榜样作用,从而不忘初心,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4结语
        要想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政治主张、贯彻党的方针、动员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改革长足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支部建设是重要的环节,只有根据现实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加以完善,才能使全党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自觉改造”的理念,才能增强长久性和实效性,提高组织力和基层党支部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紧密地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艳霞.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 袁毓玲,孟楠,覃勤.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19(02):172-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