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8期   作者:魏伟
[导读] 完善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内容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建设还应当从土地整治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规划体系,促进农村土地建设发展。
        摘要:完善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内容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建设还应当从土地整治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规划体系,促进农村土地建设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不足;管理措施
        引言
        土地利用国情迫使我们必须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推进土地规划的实施是国家、政府及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各界同仁共同努力,根据土地质量状况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用地,才能真正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位,才能提高土地利用效能,使土地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的严峻形势,真正做到造福子孙后代。
        1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
        1.1减少违规交易现象
        部分偏远地区农村住房建设受到的管辖力度较小,不易轻易发现,致使不少人心存侥幸,妄图从中谋取利益,部分农民在农耕地上进行房屋住宅建设,并将其进行交易,对房产交易市场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社会房价逐渐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现象的不断滋生,农村人口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城市房价较贵,难以支付,同时还有部分城市周边租户也在考虑城市房价、物价的同时,租住农村住宅,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市场的混乱,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
        1.2减少土地闲置现象
        随着现在城乡区域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迈进,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基本能够维持生计,这也就导致家中土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农村人口相对较为集中,大多人祖辈都居住在同一村子中,部分人不仅有自己的住宅,还有老人留下的祖宅,多余的房产缺乏有效的利用,或者对于部分外出读书、打工的人员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在城市中买房居住,农村的房产就被空置出来,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2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不足
        2.1对于农村土地管理认知不足
        我国现阶段依旧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对土地使用和管理的检查不够深入的问题,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来进行农村土地的使用和规划。导致很多区域还存在违法使用土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城市建设面积与农村用地面积比例失衡等。除此之外,在一些土地面积比较大的区域,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意占用农村用地,大幅度降低了农村耕地面积,难以获得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效果。
        2.2耕地矛盾日益突出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农民耕地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自我国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后,土地分配制度没有发生改变,导致部分农户家里的老人在去世之后没有及时上交土地,对出生的小孩也没有进行土地分配,出现农村土地分配不均等问题。此外一些村民认为粮食等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不足,私自在耕地上栽种花卉以及苗木等,对于耕地质量也造成严重的影响。(2)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城乡经济差距,使得很多农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农村耕地荒芜现象进一步加重。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耕地扶植政策,但是因为种地经济效益过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们都不愿意回家种地,大量耕地被闲置,对于农村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3土地资源配置模式过于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农村区域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以往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主要采用分田地到户的措施,导致了土地分隔分散、分散过于凌乱等问题发生,条块化比较严重,难以满足现代化耕作的需求,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种植。

此外在土地种植过程中还存在有土地属权纠纷等问题,影响到了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3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措施
        3.1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但是人们对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意识还是缺乏的,尤其在农村土地的开放问题上。虽然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真正供人们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却较少。众所周知,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循环利用,只有让土地处于良性循环,才能使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资源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基础,但农村的土地利用效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许多农村在进行规划时只求大,都在比哪个农村规模大,哪个农村扩展速度快,但对于农村其他方面的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视了。有些农村经济并不发达,财政收入有限,财政经济来源大多都靠土地转让。调查显示,一些城乡结合部都是靠土地的收入维持正常运转,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低效能用地再开发问题。许多农村为了发展经济,提高管理水平,对各种规划进行相应的审批,这样又造成土地的使用混乱。总之,多种原因造成了违法建设或者监管失控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农村城乡接合部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负责开发运营的大多数都是公司,但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是经济能力有限,招商引资缺乏长远的目光,引进的企业都是一些低层次、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之间进行恶性竞争,这样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
        3.2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提高新农村建设发展质量
        (1)创新方式方法。转移农村土地的整治对象和重点,将重点转移至人口减少地区的农村建设用地上,初步实行建设用地弹性退出机制,农户宅基地退出复垦机制和新增耕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2)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和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进一步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积极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整治农村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3)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建设。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要将复垦为耕地计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用于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4)加强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管护要求,对水田等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建立耕地保护台账管理制度。(5)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实现由政府到农户单向输入模式,向多主体参与下双向互动的转变。向社会资本开放土地整治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土地整治提档升级。
        3.3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村镇建设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村镇规划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果不符,就要重新审定村镇规划所确定的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等是否符合实际,是否与有关部门用地规划和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结束语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且稀有,政府应该积极制定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配套措施,加强农民农业用地的使用补贴,最终才能有效促进农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意茹.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218.
        [2]罗世寅.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9(03):101+103.
        [3]葛陈国.浅谈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8(20):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