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如何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8期   作者:潘震坚
[导读] 新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传统媒体,开始成为社会交流交往主要方式。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传统媒体,开始成为社会交流交往主要方式。在思维方式、管理模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变化。过去传统化传播方式不能有效满足现阶段博物馆基本发展要求。近年来,移动媒体、互联网等开始全面渗透到广大群众现代化生活中,具备文化传播职能的博物馆,其传播方式要全面满足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文化传播,引入更多公众进行参观,实现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相互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博物馆;如何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1导言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传播机构,应该与时俱进,研究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文化传播功能和价值,灵活运用新媒体丰富文物展陈的方式。电脑互联网端向移动互联网端的转变,使得受众从过去被动单向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接受,甚至受众群体会主动参与到传播的活动中,生产属于不同群体的个性化传播内容。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博物馆应深入挖掘受众群体的类型与偏好,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重赋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实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2新媒体环境下的博物馆以及观众
        博物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者,能有效继承与保护人类社会发展文明。在博物馆发展阶段要注重突出新媒体技术应用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的博物馆,不能单方面沿袭传统展览发展模式,要注重整合各项新媒体技术进行全面创新,要将博物馆中多数文物从静态化转变为动态化,有效丰富广大观众整体体感感受,实现新时期博物馆全面发展。使处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多数群众。能够注重突出自身主体地位,在参观阶段更注重沉浸式体验。在新时期博物馆发展中,开始融入镜面互动、媒体投影、环幕影院等多媒体技术,加上复原文物以及三维建模等技术发展,能有效修复文物耗损,对文物集中展示,能够优化观众观看体验。博物馆还要注重发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价值,通过PC端获取各个区域类似博物馆信息,群众能跨越时间与空间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中欣赏到各类文物。通过新媒体技术规范化使用,可以促使文物信息传递方式、覆盖范围等均能满足观众个性化要求。
        3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化、多向传播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3.1宣传媒介多样化
        博物馆是将馆藏展品以及对藏品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挑选转化为对参观者有益的信息资料,以藏品展览、充实的文字材料、现场活动、直观的教育等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尽管博物馆是历史、自然遗产的展示窗口和传播场所,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受众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感兴趣的文化,并非只能通过博物馆来实现。若博物馆无法快速适应新媒体时代,仍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无视博物馆文化传播多渠道宣传的紧迫性,坐等参观者上门参观,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3.2需求和取向的变化
        1.受众需求的变化。随着信息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传媒技术和传媒介质的多元化,使受众获取的信息呈现多样化。新媒体能够提供海量的、创新性的、丰富的信息,其传播模式具有网络化、便捷化、视觉化等特点,能够满足受众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这些是传统博物馆无法实现的,运用新媒体技术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2.受众外延衍化。博物馆在信息网络化、普及化、大众化的现状下,面临着受众外延的突变,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演变为借助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感兴趣信息的虚拟受众。这些受众将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应考虑的重要人群。3.受众地位转化。博物馆逐渐实现被主动接受、多向互动、自主选择的传播模式,替代了传统的单项传播模式,受众可利用新媒体将博物馆传播的内容同时传播给其他多个受众,受众将感受反馈至传播主体。博物馆可根据受众的关注点编辑与博物馆相关的信息,甚至可以创新作品和传播主体,来提升受众关注度。4.教育功能凸显。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所以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的文化需求,博物馆的收藏功能逐渐转变为教育功能。当前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博物馆的宣传也由“物”逐渐向“人”过渡。虽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重视,但博物馆还没有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功能。受众通过新媒体获取博物馆信息的目的不相同,包括学习、欣赏、娱乐、休闲等目的,因此受众对博物馆的需求是多元化。博物馆运用新媒体技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4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发挥文化传播的基本路径
        4.1强化数字博物馆建设,丰富以人为本的参观体验
        我国多数地区博物馆建设发展中各类文物较为丰富,由于受到博物馆展厅面积等因素影响,多数博物馆文物不能得到集中展示。另外,多数区域群众游客不能到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也会限制博物馆文化全面传播与传承。当前要注重建立数字化博物馆,促使广大游客能在网络平台中对博物馆中各类馆藏资源进行浏览。通过整合各项技术,推动数字博物馆发展建设能全面转变博物馆发展中的地域以及时空限制,使得更多群众基于网络平台便能进入到博物馆中,更好地扩大博物馆文化传播范围。近年来,在新媒体技术全面发展推动下,多数观众在博物馆参观中能获取更多样化的体验。博物馆要针对不同人群补充更多参观体验,例如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博物馆参观中仅仅展示各类文物,就难以提高儿童参观乐趣。要全面关注观众参观体验感,从观众角度对展览进行优化设计,在展览中为博物馆建立更多样化的互动场景。“跨界”是新媒体环境下多数群众追捧的传播方式,能有效满足广大参观者文化需求,促使博物馆在发展中全面转变传统传播方式,促使各类参观物品通过更为新颖的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传递。“跨界”思维在博物馆传播中能集中显现更多优势,能拓宽文化传播形式,丰富文化内涵。
        4.2强化互联网思维,建立自媒体平台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中,各个地区博物馆管理人员要建立明确的新媒体技术思维以及互联网战略发展思维,要全面整合网络平台以及新媒体技术应用,促使文化服务工作成效得到有效优化。这样才能促使博物馆各项工作全面升级发展,才能促使社会广大公众获取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体验。在博物馆发展中引入新媒体技术以后,将会促使博物馆原有的文化服务功能全面升级。但是新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技术辅助措施,博物馆还需要注重推动特色自媒体平台开发设计,建设掌上智慧博物馆客户端,通过此软件应用,促使多数观众在语音功能指引中,能浏览各类展品的同时获取更多展品信息。
        5结语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下来的文物更是对过去沧桑变化的见证,而博物馆则是传播的重要载体,因而,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否有效地将文化传播给大众是检验一个博物馆合格的标准之一。尤其是区县级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需解决的问题,重现历史的风貌、展现沧海桑田的变迁,是博物馆与生俱来的责任。在新时期,博物馆要不断更新传播观念,以人为本,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开拓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播新途径,才能使博物馆文化能够大放异彩、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张依倩.论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2):204.
        [2]连红.新媒体时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7):27-28.
        [3]刘文霞.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究[D].山西大学,2018.
        [4]王建明.新媒体时代数字博物馆文化传播[J].新闻战线,2018(04):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