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定向钻穿越工程抢救方案及失败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03期   作者:马明光
[导读] 长输管道非开挖技术施工主要为定向钻和顶管,其中定向钻施工效率和精度优于顶管,在非开挖领域占主导地位。
        摘要:长输管道非开挖技术施工主要为定向钻和顶管,其中定向钻施工效率和精度优于顶管,在非开挖领域占主导地位。定向钻施工中因地下施工的复杂性和施工单位自身管理等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定向钻穿越失败的情况,本文以一次长输管道大型定向钻施工穿越失败案例,对定向钻施工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关键词:定向钻;回拖; 抢救方案
1  引言
        本文提到的大型定向钻工程为过江定向钻,穿越管道规格为φ813×16.6mm,设计压力6.3MPa,穿越长度3.3km。穿越过程中采取两岸对钻方式,穿越最大埋深45米,穿越过程采用四级扩孔方案,最后一级为48吋扩孔器扩孔清洗。管道穿越长度较长,因预制场地有限管道回拖采取“二接一形式”,采用漂管回拖减少回拖阻力。
2  回拖过程回顾
        回拖时主钻机的六个行走马达中的其中一个马达损坏(齿轮箱减速带损坏),抢修后可正常工作。
        2小时后,行走马达再次出现损坏故障,且不可修复,为助力管道回拖,对岸开始安装推管机,此后,主钻机以5个行走马达重新启钻。为防止功率过大,采取控制主钻机拉力,对岸启动推管机助力。
        1小时后,主钻机地锚开裂,推管机基础拉裂,必须停机抢修。同时安装紧急采购的行走马达(国产型号,损坏马达为美国进口型号)和夯管锤。钻机再次启动后,管道尾部使用2000吨夯锤助力,但此时回拖速度显著减慢,单根钻杆出土用时6小时,随后主钻机尾锚钢丝绳拉紧出油,临时锚固系统超出受力极限,现场综合研究判断前进基本无望,此时管道入洞2.5km左右,剩余800m。
       



        图1管道回拖示意图
3  抢救方案分析
3.1  开挖管道至管头处
        本工程定向钻有800m在洞中,管头处位于江面地下30m,无法采取开挖方式抢救管道。
3.2  管道回拔,抢救管道
        穿越失败后,紧急磋商后确定回拨方案。主要措施有加固主钻机和推管机地锚、持续注浆、套洗已入孔管道、安装回拔滑轮组系统等。套洗管道至144根钻杆长度时,推力和扭矩超过警戒值,此后开始回拔套洗钻杆,往复套洗。全部准备工作完成,采用挖机拖动滑轮组开始回拔。回拔滑轮组初始拉力1000吨左右,此后逐渐增加至1200吨左右时,一组主锚钢索拉断,管道未移动,此后加装了夯管锤助力,但仍没有效果,当拉力增至1300吨左右时,其中一组钢制滑轮拉环断裂,本次回拔工作失败。
3.3  沉井顶管方案   
        该补救方案总体思路为先通过测量管头位置后,采用探孔确认准确位置及深度,再在管头处采取沉井施工,沉井完成后再开展后续顶管施工,将剩余800m管道割管后以顶管方式顶进至孔洞内管道连头处,然后利用沉井进行连头施工。




图2沉井施工平面图

        考虑到以下原因工程建设方放弃该方案:
        1)施工过程需办理用海作业许可,周期及手续办理存在不确定性;
        2)需办理借用高速施工便桥的手续,大桥主体施工已完成,便桥何时拆除,是否同意借用;
        3)施工过程中涉及海上作业、高空作业、大型吊装作业、潜水作业等多种高难度作业,安全风险点较多;
        4)该方案费用较高,接近重钻费用。
4  失败原因分析
        经综合分析,定向钻回拖失败直接原因为设备故障造成长时间停顿,期间泥浆逐渐失效、孔洞发生淤缩,回拖摩擦力持续增大;多次起停极有可能破坏了孔道,造成局部区域发生坍塌;随后地锚开裂等一系列次生问题相继出现,导致回拖失败。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4.1  钻机原因
        钻机行走马达故障是主要因素,从最初的起步回拖拉力较小,到行走马达故障,再到第二次行走马达故障,因现场未有马达备件,停工时间较长,拉力涨幅高,且后续持续上涨。马达故障造成拉力持续性上涨,也间接导致锚固系统出现问题。
4.2  地锚因素
        锚固系统出现故障是本次失利的次要因素,通过计算,该锚固系统强度能满足本工程需要。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锚固箱的支撑力量完全依赖连接杆的拉拽力,连接杆受钻杆频繁的拉力与放力,焊接部位多次受到交变应力,拉力增大后缩短了焊接部位断裂的时间。
4.3  管理责任
        1)施工单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进行施工,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地质情况,对困难预计不足,现场缺少主要设备备件,行走马达出现问题后,临时购买时间过长,错失了黄金抢救时间。
        2)推管机就位后没有按照施工方案提前安装好,临时焊接的钢结构基础不牢,推管机使用效果受限。
        3)现场响应机制动作慢,定向钻出现问题时,现场整体调度混乱,工人呈现松散状态。
4.4  技术问题
        推管机就位位置有问题,管道回拖时,设有猫背,推管机距离猫背较远;工作时,推力与入洞口夹角较大,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泥浆配比有问题,泥浆性能无法满足工程所在地淤泥地质要求,对洞口的支撑力不够。施工过程未对泥浆的溶度、比重进行有效控制,加上管道在孔洞中滞留时间过长,导致孔壁塌陷,泥浆抱住管壁,阻力急速增大,致使前拖和回拔均无法成功。
5  经验和教训
        1.对施工风险问题认识不足
        定向钻施工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一是地质因素,由于定向钻施工方案依托的地勘资料是通过取样获取的,若地质组成复杂,就存在一定风险;二是钻具设备因素,特别是对于大口径长距离的穿越,一旦施工过程中机具出现问题引起停顿,极有可能造成施工失败;三是工艺因素,如扩孔级别、泥浆配比等,不同状况就要有适应的工艺去应对,因此对操作者的技术经验要求比较高;四是环境因素,自然灾害、人为活动、材料供应等都会对定向钻正常施工造成影响。每一个因素出现情况,即使看似微不足道,都有可能影响定向钻施工的最终成败,因此要做好防范,准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定向钻施工保障措施的底线意识不够
        现场管理中对各项措施的底线思维意识不够。如本次施工使用的主钻机品牌为美国奥格DD1300,最大拉力600吨,扭矩135000Nm。该钻机平时进行了正常的保养维护,一般情况下极少出现故障,因此在钻机备件方面没有要求,回拖前也没有要求做保养。结果行走马达出现故障,无备件可用,造成长时间停滞。地锚施工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次回拖失败实际工况是钻机多次启停,拉力变化大且频繁,后来在使用推管机助力回拖时又对地锚形成间断性推力,导致地锚系统松动,最终出现拉裂。因此需强化施工底线意识,准备工作要到位,主要设备备件要充足。
        3.专业知识不足成管理的缺位
        现场管理人员缺乏定向钻施工的专业知识,对诸如大型定向钻穿越工程之类的长距离、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定向钻穿越在技术上主导性不够。当现场出现紧急状况时不能提出有效的处理办法,实质上造成了管理的缺位。因此需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对难度较大的定向钻穿越施工可邀请相关专家现场监督、指导。
       
        参考文献
[1] 孙卫厚;水平定向钻施工失败原因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7
[1] 李旦鸿;周海斌;长输管道定向钻回拖失败原因分析[J].化工管理,2019

作者简介:马明光(1992.06-),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现就职于浙江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专业研究方向:能源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