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厂生产过程中,继电保护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不仅保障了整个生产的安全性,还保障了整个电厂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我们要对继电保护的相关理论性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继电保护设备和技术。该文章就对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电厂;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应用
前言
如今我国电厂在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还不是很清晰,并且在应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从而使整个电厂的运行出现了不必要的问题,所以,深入研究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的。
1 详细阐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1.1概述了电力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
通常电厂电力系统在出现故障的时候,电气物理就会产生量的变化,下面就阐述一些工频电气量的变化特点:第一,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电流量,通常在电力短路的时候,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之间就会产生一个超大负荷的电流量;第二,降低了电压值,也就是说当发生短路性故障的时候,就会不同程度来降低的相间的电压值,与短路地方越是靠近,那么它的电压值就会越低;第三,改变了电流和电压时间的相位角,通常在电力系统运行正常的时候,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角是呈负荷的功率的,常见的为20°左右,如果三相电短路的时候,线路的阻抗角决定了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通常在60°-80°范围之间;第四,测量阻抗产生了变化,也就是测量点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比值,在正常运行的时候,就为负荷测量阻抗,如果金属性存在短路现象,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测量阻抗,增大阻抗角。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原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候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了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
1.2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继电保护的作用和价值
在电厂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的稳定性可以保障机电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就要运用合理的继电保护技术,并且结合安全可靠的继电保护设备,这样才能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下面就详细的阐述了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作用和价值。
(1)让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当继电保护技术实施的时候,而电力系统的相关元件出现的问题,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及时的启用相应的断电保护措施,让出现故障的电气元件能够与电力系统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保障不会损坏到其他电力系统元件,尽可能的减小对供电系统产生的影响,减小事故范围。
(2)提示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状态
当有的电气设备没有正常运行的时候,它故障时产生的的电气量和正常运行过程产生的电气量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过继电保护设备处理后,就会对电力系统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发出相应的提示,从而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故障提示来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并且在设备发生异常时,继电保护装置也会有所显示,从而避免装置设备故障的误报问题出现。
1.3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重要价值
电厂相关的用电设备在运行的时候,会有故障问题而导致了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短路故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故障现象,但是短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产生,不仅可能会损害元件,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元件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会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从而对人身安全和电厂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要是合理运用了继电保护技术,那么就会把短路导致的损伤降低到最小,通常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测量、执行以及逻辑。如果要是有短路故障发生的时候,那么就会很快的把故障的元件和其他电力系统进行断开隔离,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其他连带损害现象的产生,同时能够让其他元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
2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在电厂运行过程中,不论是电厂的那个环节或者是哪个设备装置上都应该装有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从而实现对高低压线路的保护,以及电容器的保护,从而有效的保障了电厂的正常运转。
其中高压供电系统应用主要是对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因此下面就对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第一,主变保护装置。继电保护技术不只有主保护,还有后备保护,其中的主保护主要是指差动和瓦斯保护,而后备保护主要是过负荷和过流保护。
第二,母线的保护。在电厂的相关线路设备中,是要同时装载有限的电流速断与过电流的保护装置。母线的差动保护则是按照收支平衡的原理,对其作出动作和判断。若是,母线出现故障问题,其平衡就会破坏。有的保护主要是应用比较电流是否平衡,有的则是采用了比较电流相位是否一致,有的是二者兼有,一旦判断母线故障的问题,需要启动保护动作元件,跳开母线上所有的断路器。
第三,电容器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装置主要是对过压、失压以及过流进行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广泛使用。根据不同的需求,研发出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保护装置。
第四,线路的保护。一般使用的是二三段式电流保护,速断电流保护是一段电流保护,速断限时电流保护就是二段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就是三段电流保护。从而电厂继电保护技术广泛应用了继电保护装置的,然后根据电厂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继电保护装置。
3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3.1、计算机化
伴随计算机硬件设施的高速发展,微机保护方面的硬件也获得持续发展,电力系统在微机保护方面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不仅有保护的基础性功能,还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存储大量的故障信息和数据,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处理,并且通讯能力更加强大。它可以与别的控制设备或保护设备联网,用以共享全部系统数据的信息和网络资源,可以进行高级语言编程等。目前,和微机保护设备差不多大小的工控机,其在存储容量、速度和功能方面都极大的超越了曾经的小型机,所以,现在可以使用成套工控机来作为继电保护,这种技术将会成为微机保护的一个发展方向。
3.2、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
网络保护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重要成员。所以说,网络化逐步变成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改革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化来达到不同的保护功能,能够实现继电保护信息及数据的有效共享。同时电力系统网络化继电保护属于创新型的继电保护技术,实现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不但可以有效增强是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性能,还可以推动微机保护技术的发展。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网络化方面,分站保护体系在整个网络保护系统作为最核心的部分。一般分站保护体系具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应用现有微机保护;还有组建新系统。通过分站保护系统,可对各项保护功能进行保护管理,以此来保证网络保护系统的更加安全运行。
3.3、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将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包括近年来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人工神经网络、小波理论、遗传算法、模糊逻辑以及专家系统等,这都是智能化发展的标志,且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了继电保护的智能化发展。举例而言,如果将智能化设计运用到继电保护装置中,就可以快速隔离照明系统中的故障,并通过软件的分析和计算,推测出故障部位,进行自主检修和恢复。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大面积停电的事故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从而保障了电厂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郝志敏,郭政钦.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4):68-70.
[2]付鹏武.基于组合赋权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模糊综合评价[J].青海电力,2017,36(04):1-6+20.
[3]蒋经.继电保护系统对一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213+215.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