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朗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兴起,令人眼花缭乱,师生一味追求新鲜的方式,使得朗读备受冷落。本文将重点讨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初中是学生形成学科爱好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理应做好监督、提醒工作,尽可能让学生习惯语文朗读,爱上朗读。正确的朗读能够使得学生充分注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思考,更加容易理解文本。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阅读时间少
小学升初中后,语文试卷分值提升、难度增大,作文形式、要求改变,字词大量增加,这使得教师把课堂重心放在了字词讲解以及作文讲解上,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况且,朗读短时间内不易看到效果,因此,很容易被“功利化”教学所抛弃。除此之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对朗读不会过分强调,换句话说朗读全凭学生自觉。除去语文早读时间,课上的朗读时间所剩无几。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大量朗读,大量积累,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朗读费时费力,不如花时间背英语单词效果明显。长期以往,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敷衍,导致朗读时间不断缩短,朗读质量下降,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
2、朗读方式不正确
多方考察证明,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的朗读水平不高,大部分是因为学生们错误的朗读方式。在朗读时,很少有学生能够大大方方,字正腔圆的进行朗读,大多都是畏畏缩缩,声音特别小,表现得十分羞涩。尤其是遇见抒情性的文章,学生们更加含蓄,生怕自己的情感过于充沛而招来同学们的嘲笑。日复一日,学生习惯了像机器一样没有感情的诵读,以致朗读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3、朗读范围狭小
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考试而读书,读的书就是教材和配套的工具书,更别提朗读了。朗读一般只从课本中筛选背诵篇目,有需要背诵的文章或者诗歌,一些十分精彩的散文、游记或者议论性文章总被学生忽略。老师似乎也在语文成绩的淫威之下,不得不让学生重点朗读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就算平时有喜欢朗读不同文章的同学,一旦考试失利,或者因为背诵而丢分,部分教师就会对其进行劝告,长此以往只关心成绩而不重视真正的语文素养,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同学们的朗读范围不断缩小,朗读水平日益下降。
4、朗读漫无目的
做事没有目的,效率就会降低,朗读也一样。许多同学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朗读,很容易人云亦云,应付差事。每一篇文章,每一次朗读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书要读百遍的原因。比如,第一遍朗读,略读即可,不要求多么的声情并茂,主要目的是为了熟悉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二遍朗读就要耐心去发现文章新的字词,优美的语句,或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以便自己可以在写作中借鉴。再读文章就应该仔细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缘由。
不仅如此,面对不同的文体,还应该区别对待,如小说、文言文、诗歌、散文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谁精读背诵,谁泛读即可。教师都应当向学生进行说明,而不是一味的放纵学生,任其没有目的读。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让阅读常态化,激励学生阅读
让想让学生真正的重视阅读,首先老师自身应该重视阅读,从而才能传达出一种重视阅读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好的方式是推进学生主动去阅读,发现阅读的好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为阅读花时间。教师可以在课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比拼,给予阅读成绩好的同学一定的奖励,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存在感和价值。久而久之,阅读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就会认为阅读是语文课上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向学心理。同时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布置阅读篇目,让阅读无处不在,并且可以公开表扬阅读较好的同学,让他们的能力被肯定,这样学生就会重视阅读。
2、告诉学生正确的朗读方式,以身作则
初中生恰值青春期,内心较敏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许多学生不是不知道正确的朗读方式而是过于羞涩不好意思。可想而知,如果班上的同学都不好意思,那么就没有学生愿意感情充沛、慷慨激昂了。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语文教师理应时常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并且自己带头作示范,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热情。一来二去,学生们受到老师的熏陶,明白了大声朗读并不丢人,就会敢于放开声音。
3、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师在语文课堂不仅要教授课堂知识,还要给学生灌输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老师在课堂上应当传达这样一种思想: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等于语文试卷的成绩,还包括自身的谈吐,以及是否博览群书。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仅仅是成绩定输赢。教师可以推荐朗读书目,让学生进行朗读,还可以设置读书角,让学生们对朗读产生兴趣,营造良好的风气,使得学生们争先恐后进行朗读。如此一来,朗读范围的扩大也就水到渠成。
4、明确朗读的目的
在布置朗读任务之前,教师应当对朗读目标明确说明,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朗读,只有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例如七年级的课文《济南的冬天》,要让学生先熟读课文,对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了解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并且仔细揣摩文中词句;最后再一起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做到目的明确,每读一遍都能有不同收获,提高朗读的效率。
三、结语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做好朗读工作,能够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字词,进行准确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同学们对自己更有信心,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此,老师应该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用正确方式进行阅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秉俸.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朗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彭捷.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99.
[3]罗国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120+63.
[4]尤亚.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及创新性策略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0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