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基础性的语言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语言技巧进行充分掌握,形成良好的语言应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中教师要迎合课标的要求,改变以往读和写彼此独立的模式,实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语言技巧,在写作中积极应用文学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中如何贯彻读写结合,提升阅读授课的有效性,这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小学语文课中如何借助读写结合,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希望对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
前言:读写结合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读和写本身是语文课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对二者的联系把握,并在语文课将读和写充分结合起来,让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读写教学的先进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
阅读在小学语文课中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要经过语文阅读的训练,不断提升自身读和写的能力,并对知识点不断进行理解以及巩固。不断加强语文阅读,学生的文学知识得到积累,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借助写作的方式则是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学生要将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充分消化,并在写作中进行应用,这样学生不仅在阅读方面得到提升,写作也是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另外小学语文课中,以往教师开展阅读或者写作的教学活动,都是将二者分开,并未实现有效结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小学语文课中要加强对读写结合的关注[1]。让学生在阅读方面得到锻炼的同时,写作水平也能同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特点
在语文课,读和写是两个部分,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读写结合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小学语文课中,对学生读和写方面的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另外在教学中各有侧重,但是读和写都是对基础阅读有着一定的要求。语文课中的基础阅读,要用精读为主要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2]。在诵读全文的情况下,学生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把握,加强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并在此基础上,判断语境中的一些情感,体会词语的使用,并对文本表达顺序进行探究,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的素材,因此将读和写进行结合,是小学语文课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技巧
(一)学习文章写作技巧,加强练习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要对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以及技巧进行正确使用,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写作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中使用的一些表达方式进行体会,然后用这些表达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掌握这些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技巧。比如在《桂林山水》的学习中,文章用来排比的方式,来表达景色的优美,以及作者的喜悦以及热爱之情,这对学生在写景方面的写作就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作者选择了哪些观察的角度,把握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写作,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学生按照这些方法以及技巧,尝试自行写作,经过多次的练习,对写作方法就会做到熟练掌握。
(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强感悟交流
语文阅读的实际开展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尊重学生个人的想法以及观点,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师本身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习的方式,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课中教师是引导者,要将以往的模式摒弃[3]。接受一些新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以及独立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相互探讨,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将自己的一些感悟及时记录,加强写作方面的锻炼。
(三)对文章的改写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一些比较精彩的部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学生改写的主要依据,在改写文章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的创作思路得到拓展,并丰富学生本身的语言,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形成一定的热情。
(四)发挥想象力,进行文章的续写
很多文章本身的结尾留下一定的悬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出想象力,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适当续写,从而让学生直接参与创作,将自己的理解以及情感融入到写作中。比如《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故乡》,但是后续的部分学生并未了解过,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年后主人公和闰土重聚,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
结论:总之,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加强读写结合方面的教学实践,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珊珊.教学语言: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把钥匙”——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语言的价值[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44-46.
[2]夏静.体验即成长:小学语文体验教学课堂教学范式例谈——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广玉兰》一课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35):4-9+2.
[3]周静.现代汉语教学应立足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需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8(3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