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起始阶段,其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影响。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其相关知识点的难度通常较低,但其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问题 解决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性格等收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时不仅会影响教学方案的实施,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变得十分低下。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通常会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以此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其并不能达到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兴趣教学质量的影响通常较大。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均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其兴趣爱好的培养难度较大,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引导难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通常建立在其对事物的好奇心上,而学生在认知面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兴趣爱好的变化,变化的过程中则可能导致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下降。另外,语言学科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字,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疲乏,导致其学习兴趣不断下降。
1.2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差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累计较少,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会占据主导地位,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及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很大帮助。但对于学生,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长时间影响将会让学生逐渐丧失主体地位意识,导致其被动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质量将因此而明显下降。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体现时,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案制定以其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完成,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存在的问题被忽略,影响教学方案的适用性,并最终对教学方案的实施造成阻碍。
1.3课后知识巩固引导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知识点的掌握速度较慢,通常需要反复记忆并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后作业及课后引导时小学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巩固的主要方法,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结合在课后对学生的必要引导,通常能让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更加稳固。但根据目前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以抄写为主的作业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其学习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一些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并没有借助课后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其学习效果。
2.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其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较大帮助,但学生容易因此而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并出现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知识点掌握情况后完成。同时,教师因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其能理解新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及师生互动等方式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教学方案进行必要的优化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以此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时,应积极帮助其分析问题并给予其鼓励,引导其找到自己的问题后给予其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此让其能更好地开展日常学习。
2.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较大,在学生的兴趣浓厚时能明显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并且能让教师的课堂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案进行制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要多借助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的音频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让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另外,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奖励,对课堂互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而表现较差的学生则给予客观评价后鼓励其积极提升自己,以此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并避免因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较差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重视课后作业及课后引导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后作业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通常较大,其主要是语文知识点中需要记忆的地方较多,通过课后的反复训练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实际上语文的课后训练类作业相对枯燥,学生在完成大量单一的训练时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教师布置作业的预期效果不能达成。因此,教师应在布置作业时进行必要的改革,减少对训练类作业的布置。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课后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借助学生对事物好奇心浓厚的特点,让其每日总结生活中接触到的新字、词和短语等,并要求其掌握读音、意思及应用场景等,并以书面方式每日总结,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并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主要是利用课后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其课堂上不能理解的问题,以此避免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3.结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较为简单,但学生的年龄较小加上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实际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以学生学习兴趣地下、主体地位不明显及课后作业及课后引导不当等为主。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处理,从而促使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谭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42.
[2]李俊.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51-52.
[3]郭瑜.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65.
[4]廖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8(27):53.
作者简介:刘娟(1978.11——):汉族,籍贯湖南,现任教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滨江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