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知识与能力极速增长的阶段,充实的阅读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提升自己语文知识、锻炼自身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足,如果缺乏有效地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内容或许会产生偏差。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技巧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基础语文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学生逻辑、审美与想象等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可以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教学应当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实现:首先,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解事物的时候可以提高准确性,并且要认识深刻,具有思想内涵,当然这也是各个学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其次,提高学生准确且流畅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在文字与语言两方面进行综合提升,文字表达方面主要体现在书面写作,语言方面主要是学生与外界的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两方面,学生结合自身的思想深度,对外界、自身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与感悟,这也是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且重要的方面。最后,提高学生对文化内涵的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感悟能力,可以让学生对中外文化与古今文明的理解能力加深,在阅读时就会减少一些阅读障碍。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不够重视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的重心仍然是课本知识的讲解与课下作业的作答,忽略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部分教师虽然具有课外阅读教学的意识,但是对于课外阅读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课外阅读指导也只是随意地布置课外阅读内容或书目,并没有真正考虑布置的阅读内容和书目是否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2.2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有误
一方面,教师自身没有深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不能引导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在提升语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推荐的阅读材料范围宽泛,内容晦涩难懂,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题材,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去阅读,以致无法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与技巧
3.1选择合适的书籍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该举措必须建立在丰富阅读资源的前提下。因此在目前的课外阅读具体实践中,教师首先应当为小学生选择适合于自身的语文课外读物,确保小学生在接触课外读物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强烈的阅读与探索热情。作为语文教师来讲,对于现有的课外阅读资源应当致力于整合运用,进而运用多样化与灵活性的方式来提升课外阅读的整体教学效果。具体在整合课外阅读资源的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发掘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资源,然后对于现有的语文阅读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在此基础上选出适合同学们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征的优秀课外读物。经过全面的阅读资源挖掘以及资源筛选,小学生就可以获得优质的阅读资源,并且在面对课外阅读时也不再会感觉到十分乏味与单调。例如,教师可以将《安徒生童话》中的某些经典篇目推荐给小学生,并且将其作为深入进行课外阅读的重点对象。这是由于《安徒生童话》含有意味深远的童话故事以及细节描述,同时还包含了深刻与细腻的人物性格刻画。小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的童话故事,就能够感悟出童话中蕴含的生活哲理,进而表现出强烈的童话作品阅读兴趣。此外,教师将童话作品作为课外读物的做法也符合了小学生目前的年龄特征,因此有助于获得较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3.2应用趣味性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好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合理的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导入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课堂导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木偶奇遇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询问:“大家最近有没有阅读过什么书籍呢?”在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逐渐渗透《木偶奇遇记》中的相关内容:老师昨天阅读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其中主要讲的是老木匠雕刻了一个小木偶,名字叫匹诺曹,他慢慢变成了一个诚实与勇敢的小男孩,那你们想不想了解小男孩,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学生呢?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一定会充满学习兴趣,积极地加入到课外阅读中。
3.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向小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学会读书,使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1)略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可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2)摘抄评价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3)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同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心得;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复述,而后综合评论。
3.4开展阅读成果评比活动,在竞争中砥砺阅读品质
比赛作为促进学生提高能力的一种平台,可以在竞争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具体到阅读活动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安排拓展性阅读,进行评比活动;开展以说促读、以写促读等评比活动结合课内外阅读,教会阅读方法;巧设读物推荐课,激发阅读兴趣。(1)延伸阅读大比拼。在教学时,选择合适进行延伸的内容进行延伸阅读,让学生以教材为基础,以教材为引线,由点及面,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然后专门选定一节课进行比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进行学习。(2)写作能力比评。在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多鼓励学生勤写读书笔记、勤记读书心得,并用展评的形式进行评议,把评定结果与学生语文成绩挂钩。这样,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3)朗诵能力大比拼。开展“故事会”“诗文朗诵会”“谈天说地”“信息发布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比赛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激发阅读动机。
4结束语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见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应点亮学生的阅读之灯,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类型,让学生尽情的阅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游佳瑛.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2]李现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葛晓莹.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