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这是教育重视传统文化和培养文化信心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把握古诗文教学的设计,以情感教学为方法,使传统诗词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也促进语言建构能力的提升。在古诗文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中国诗词文化的特点和小学生情感认知的顺序,以诵读、鉴赏、应用为三个阶段,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古诗文学习,并在情感上传承文明,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情感教学;意义;方式
前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文的学习难度较大,主要是文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都处于成长阶段,对于古诗文这种文体不能做全面的理解和分析。鉴于此,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向,以情感教学为方法,使学生对古诗文能够有情感上的认识,愿意去做主动的阅读理解,并且体会诗文中的优秀文化和思想,进行探究应用,这样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证。学生可以高效地完成诗文学习,并且能够传承文明,使古诗文得到应用性的发展。
一、小学古诗文情感教学的意义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文学上的传承,也带有丰富的精神文明和优秀的思想品质。小学古诗文情感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为文化理解认识提供方向,并且可以增强文化体会,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个人情感认知。因此,教师要抓住古诗文中的情感体现,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情感感受,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提高教学效果[1]。
二、小学古诗文情感教学的开展方式
小学古诗文情感教学的开展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接受情况,要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情感体会、情感共鸣、情感认知为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一)组织经典诵读,体会古文韵律
古诗文的文体形式具有韵律特征,所以郎朗上口。在情感教学中,教师既要利用古诗文的这一特点,组织经典诵读[2]。一是让学生体会古文韵律,能够有所理解和认识,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推进自主探究理解,三是可以通过诵读使学生产生情感理解。在诵读的教学组织方法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建设,在诵读的过程中做情境创设,教授诵读方法,开展诵读活动,以多元化、综合化的教学促进学生文化认识和情感体会,有助于古诗文诵读的兴趣提升。例如,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初次接触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将四句古诗做四副背景图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做诗文内容的有效理解认识,也能带动思想情感的体会。然后在诵读的过程中要规范吐字标准,以领读、群读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标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五言绝句这种古诗文的形式。
除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古诗词的配乐朗读,如《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就可以搭配古筝曲《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进行朗读,利用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诗词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体验。最后在教学形式上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诵读的课堂和课后活动,比如诵读比赛、兴趣诵读等,使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有愉悦的感受,让诗文文化得以传承。
(二)开展审美鉴赏,促进情感共鸣
古诗文情感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诗文中高尚的情操和深远的意境。在方法上就需要开展审美鉴赏,使诗文理解能够有情感上的提升,提升学习感悟[3]。审美鉴赏的开展需要教师做教学结构的转变,重视学生情感表达的激励,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做审美表达,形成共同探究诗文文化的氛围,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文化思想,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鉴赏诗作时,可以先通过背景介绍或词句的解惑,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初读这首诗,我们感触到的是江南秋夜幽美的景色,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言外之意、言外之象、景外之情,去领悟其中丰富意蕴,感受诗人孤寂忧愁的相思之情。
(三)引导探究应用,提高情感认知
扬古颂今,传承文明需要的是具体的实践,而情感教学的开展也要让学生能够有认知上的提升。在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探究应用,让传承发展能够有实践的过程,也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诗文阅读理解。探究应用的开展主要是读写的结合,让学生进行改写诗文内容,将诗词含义做具体地表达,这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认识,也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在古诗文的学习情感和诗文内涵理解上有所成长;也可以把古诗以歌唱的形式来体验,如学唱《经典咏流传》中将经典诗词转化为的优美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时刻,品味命运跌宕酿造出的情感,让中华诗词文化可以得以传承和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古诗文情感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深度的体会传统诗文化,不仅便于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还能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的开展要将学生情感认知行为和知识教学做统一设计,通过诵读的方式使其感受古文韵律,体会诗文优美,从而产生阅读理解探究的情感,之后则进行审美鉴赏,促进情感的共鸣,也让学生能够深度的理解诗文内容,完成基础知识和中心思想的挖掘,最后组织诗文应用,让诗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和品德得到内化,促进情感认知的提高,实现古诗文的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1]苏廷芳.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青海教育,2020(03):39.
[2]马玉芳.浅谈小学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20(07):118.
[3]马祯秀.小学语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