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工具性"特质阅读重要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丁玉梅 李艳侠
[导读]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质,前者是基础
        摘要: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质,前者是基础,一般指语文学习具有使人们正常交流思想的实用功能并在其中充当媒介的具体作用。"工具性"特质阅读是基于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为完成"工具性"交际的任务而进行的具体的阅读方式。它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的文本:读懂字词句段篇,把握结构、掌握技巧等,获得这些外在显性的知识;同时,能够融合文字表里、沟通文本内外,以期获得以下隐性的知识:积累语文必备知识,获得语文关键能力,培养语文学科素养,最终养成语文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阅读方法更容易通过科学的归类、循序渐进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由此可见,它是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试着从课标、高考试题及高考评价体系三方面浅析其重要性(为了行文简练,以下称"‘工具性’特质阅读"为"阅读")。

        关键词:"工具性"特质阅读,核心素养,高考考查重点,高考评价体系
1.从新课标"核心素养"出发,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2017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①中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中,哪一种能力训练对核心素养的养成更重要呢?当然是阅读能力最为重要,原因如下:
1)阅读能力提升才能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阅读时,自然会带动主动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文化常识、作家风格、作品特色、生词僻义、好词佳句等。阅读中,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筛选信息;学习者会渐渐地发现并掌握汉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及其规律性知识,形成独特的个体语言体验,培养他们能够在汉语语境中与他人正常的沟通交际的能力,可见,阅读实现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阅读能力的提升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就像人和自己的影子一样,相依相伴、如影随形,语言发展到哪里,思维就会发展到哪里。阅读能力的提升就会带动思维能力的提升,阅读大量的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科幻类作品就会训练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等品质。总之,阅读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3)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会形成大量的审美体验:阅读文学类文本,可以形成对人物美好\心灵的体验,阅读论述类文本,会有哲学辨证思维的体验等等,某些感性的审美体验经过量的积累最终形成质的飞跃,固化为审美意识,最终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4)阅读完成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阅读作品种类、数量越多,形成的理性认识越辨证、越丰富,能够扬弃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吸收和传播本民族先进的文化、优秀文化;能够扬弃世界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国度、阶级的文化,取长补短,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完成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2.分析高考试题,总结考查重点,看阅读的重要性。


  考查全国二卷最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试题,综合试题内容进行“定量分析”,联系考纲,从考查的能力层级和核心素养方面“定性总结”,可知,三年高考的考查重点:如出一辙、一脉相承,越来越集中考查阅读能力。考查的能力层级由浅入深为: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探究F,可见这四个具体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它们能够检测出学生的如下能力:“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立足现实语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与逻辑能力“。与此相应,也就能够检测出四大核心素养培养的状况:B、C层级重在考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D、F层级重在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考试大纲》,它明确地把具体能力层级考查重点集中在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上,且该考查重点呈现出越来越清晰、集中的趋势,预计几年之内重点不但不会转移,而且会更集中、明确,所以对阅读的考查频率越来越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的考查可以被称为高考考点的核心、灵魂,这正印证了叶圣陶先生的话:"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而"听、说、读、写"的根又深植于阅读的沃土。
         总之,高考基本上就是考阅读能力,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3.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2020年1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出台,实现了招-考-教-学四个层面的无缝对接,从此,一个完美的中国高中教育一一考试体系诞生了,教学、科研、考试不再迷茫,它是四个层面所有参与者的大政方针和行动依据。其明确了考查的方向及具体内容为“一核四层四翼”。其中“四层”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这些都是需要通过阅读才能培养出来的。其中,学科素养中要求"学习掌握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它相当于高考能力层级的B、C,相当于"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关键能力中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有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群(形象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它相当于高考能力层级C、D,相当于"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必备知识中包括"掌握运用语言和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相当于高考能力层级E,相当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翼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显而易见,"四层四翼"的要求对应于高考能力层级和核心素养的相应部分,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连,
非阅读无以实现这些考查目标。
综上所述,"工具性”特质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招生考试的角度看,它是选拔人才的标准,是考试内容;从国家培养人才百年树人的角度看,阅读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