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师在对农村初中生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结合农村教育条件与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让班级学生体验到学科知识所具备的魅力,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强化留守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综合素养。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留守学生的关注力与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分析如何提升学生们的关注力,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激发留守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农村教育;数学教师;留守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质量
前言:数学教师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所体现出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传统教学忽视初中生所体现出的学习需求,也不能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有效地探索。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对当前的课堂教学进行审视,结合农村初中教育条件和学生所体现出的学习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这样可以提升知识教育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留守学生参与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运用中,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强化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一、运用导学案指导初中生初三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
要想激发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数学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重视提高他们参与课程教育的内在动力。因为导学案具备比较强的自学引导作用,所以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导学案指导初中生初三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
例如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教育之前,数学教师可以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答一元二次方程方法等内容进行导学案的制作,然后将导学案下发到班级学习群中,鼓励学生以导学案为指导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这样可以调动留守学生对有课程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也能让他们在导学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认知,分析自己在知识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反馈给数学教师[1]。数学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学习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激发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以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农村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
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思考,也能在情境的创设下激发初中生的探究兴趣,在课程教育中体现出鲜明的运用价值。
所以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以营造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以推动课程教育的顺利开展。
以“概率初步”课程为例,数学教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本课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重难点知识提出多个层面的思考问题,在教学情境氛围中引导初中生对知识进行思索[2]。“概率的定义是什么?”“怎样对随机事件的概念进行计算?”“进行概率求算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营造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农村初中生对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在激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学习意识。
三、以合作学习为载体增强初中生的主体和探索兴趣,强化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
合作学习是一项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合作学习指导下能够关注班级学生所具备的主体性,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知识进行能动性的探索。为此数学教师需要以合作学习为载体增强农村初中生的主体和探索兴趣,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
例如数学教师在组织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进行“二次函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教育理念,重视发挥班级学生所具备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基于班级学生所体现出的课程基础以及探索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将他们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课程知识重难点进行探索和交流。重点对二次函数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与性质;结合教材思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3]。初中生通过小组合作对以上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也可以强化他们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程度。然后数学教师借助希沃白板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与上传,加深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结论:数学教师必须对当前的课堂教学进行审视,结合农村初中教育条件和学生所体现出的学习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例如通过导学案指导留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导班级学生进行深度探索,体验到学科知识的魅力与应用价值。这样可以让留守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知识探索中,利于提升留守学生的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玉勇.探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5期):59-60.
[2]冉光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9):282-282.
[3]周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途径探索[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7(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