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王菊萍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设立课堂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分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激励,转变教学内容”“课外延伸,实施课外鼓励”三方面展开粗略的讨论。
         关键词:激励机制;初中数学
         将激励机制引入初中数学课堂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初中是衔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数学尤为重要。采用课堂激励机制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渴望学习数学,在数学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一、分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类,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课堂激励机制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学生愿意学习数学,拥有学习数学的动力,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师学时,要熟悉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类学生,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类:A类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强;B类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C类学生无法正确学习数学,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在学习“分式及基本性质”时,教师对c类学生设置教学目标,要求该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的基本性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对B类学生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有关分式的计算和应用,培养他们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对于A类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对分式的知识进行拓展,学会正确运算分式,并且对A类学生的思维着重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课堂激励,转变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教学内容划分开来,进行有层次、递进的教学,将知识一点一点渗透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通过递进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思考,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对更高层次的数学问题发出挑战。
         例如:教师在将学生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变量与函数”时,对于理解能力不强,不具备完善的数学思维的学生,教师需要让他们先了解有关变量、函数的概念,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后,再逐渐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教师在指导这类学生学习时,需要不断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具有较完善的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学生时,教师在引导他们完成一定的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的学习成果后,可以将更全面的知识灌输给他们,让他们接受更深层次的知识。通过分层次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既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又促使学生在激励中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课外延伸,实施课外鼓励
         教师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教师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内容时,由于一次函数较为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需要及时关怀学生,询问学生是否理解,在掌握相关知识时是否存在困难,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维持教师的严肃,而在课堂后要以慈父慈母般的情怀关怀学生,以此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外激励学生时,需要注意激励的方式,正确的激励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与关怀越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越大、兴趣越浓、自信心也越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以积极昂扬的态度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实现数学成绩的提高,成为兼备专业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的人才。
        
         总而言之,课堂激励机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然而,课堂激励机制教学模式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些弊端,为更大的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需要不断的摸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亮. 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7, 000(079):105.
         【2】王大琴. 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3(5):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