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 邓琦
[导读]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是学生形成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场所。

         摘要: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是学生形成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场所。高中班级管理应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班级自主管理    核心素养    策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部分。高中班级管理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自主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让学生意识到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是有责任有义务完成班级事务的,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是有意义和光荣的一件事,从而乐于在班级中展示自我管理能力,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一、高中班级自主管理面临的挑战。
         (1)学生学业任务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矛盾: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多数学生认为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因此只顾埋头学习,对班级事务不过问、不关心。对于这些学生,需要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认识到“人人都好,一个班级才是真的好”的道理。
         (2)学生固有管理观念存在问题: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对象,习惯凡事听从老师的安排,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思想上比较被动。他们从来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等职务,没有管理经验,习惯于“被管理”,缺乏对周围人和事的判断、分析能力。
         (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要求: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功能发生了变化。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独立性,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初探
(一)培养良好班风学风,树立管理意识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班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良好的家庭环境、长辈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懂得关心别人,集体观念淡薄。良好的班级风气,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个人和集体之间的亲切和睦的关系,班级中和谐友爱、勤奋进取的氛围。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学生思想端正,班级舆论正确,言行得到规范,学生会更自觉维护这样的班级氛围,并乐于在这样的班级中发展。

良好的班级氛围也让学生管理起来有信心,管理工作中的阻力小,学生的管理过程是愉悦积极的体验。
(2)明确管理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
         结合班级特点,班主任带领学生讨论班级发展方向,思考如何创建优秀班级,确立班级发展总体目标以及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独立的立法者,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
         在班级制度的规范下,班主任应该引导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明确自主管理目标。当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认识,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能更有效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实施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更能理性地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发展,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
(3)细化职责分工,做到人人参与
         班级自主管理按照全员参与,各有其责,岗位轮换的思路展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学会承担责任。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他们不仅能体会到被管理者的心理感受,而且也能品尝到管理者的心理体验,使得学生的心智成熟起来。
         全员参与班级管理,职责分工要明确。每天值日班干部向班主任进行班务总结,然后在学校每周日晚第一节的班会课,班长对上周情况进行周总结。对全班进行科学分组,做到人员分配合理,优中差兼顾,小组成员互相提高、共同进步。
         人人参与到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的管理。在我班,课间文明礼仪、班级日志填写、教室卫生保洁、出黑板报等都安排专人负责,学生逐步学会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变“他律”为“自律”。自主管理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得以锻炼。
(4)建立成长档案,完善管理评价体制
         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完善管理评价体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包括学习成绩、参与活动、兴趣特长、同伴关系等,力求全面客观地记录每一名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累积下来就成为学生成长的客观真实的大数据,这些数据就能体现学生品质和能力,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干预和加强。积极开展学生自主评价,设立学生管理评价量表、问卷调查,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
         有了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班主任的角色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化为班级事务的引领者,班主任要起好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才能、脱颖而出,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班级智慧管理》(易达敏 《教育科研》2019年第2期)
2.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班级管理研究》(金丽丽《成才之路》2018第1期)
3. 《追问“核心素养”》(崔允漷 《全球教育展望》2016第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