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网络音乐“微”课堂之浅见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薛琪
[导读] 节令已越冬,春光却不与旧时同。
        节令已越冬,春光却不与旧时同。2020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扰乱了中国人民美好的生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从武汉打响。
居家抗疫的老师们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在各线上平台开展了在
线教育教学工作。有参与教育行政部门录播课任务的,有参与所在工作单位录播课内容的,也有参与公众号平台课程的。纵观近一个月的网络授课,不难发现,陕西省中小学音乐网络课程都是以微课堂形式出现。这是遵循教育部门对于网络课程时间要求,从保护学生视力角度出发。针对近一个月的网络音乐课堂,笔者进行了初探。
一、音乐“微”课堂的教学内容。
         疫情期间中小学网络音乐授课内容,第一种是按照教材进度进行选择;第二种是教师根据个人教学观点选材,包括经典作品赏析,推荐疫情期间创作的优秀作品,优秀音乐素材等。第一种按教材进行进行,如西安市教育局网络录播课程,高新一中初中部音乐公众号等。第二种是授课教师根据个人观点进行选材的,大多具有特定性。由于此时处于疫情期间,因此选材时都具有思想性、经典性、趣味性。思想性上,例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有张笑野老师工作坊推出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薛琪老师工作坊的《中华民族的乐器—古琴》;弘扬爱国情感的作品《国家》、《御风万里》、赵云丽老师工作坊《我的祖国》等。经典性上,例如:《天空之城》、《不一样的肖邦》、《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第四乐章》等。趣味性上,例如:杯子舞等。另外还有如李婷工作室推出的音乐家故事专栏。
         疫情之下的网络音乐微课堂从教学内容的选取下总体遵循了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突出了特殊时期的情感性,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心理的缓压。
二、音乐“微”课堂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授课内容大多能按照201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2017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例
如:瞿文婷老师的《国家》一课,从音乐节奏、旋律线、旋律主音、乐曲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聆听。张博阳老师人音版八年级《御风万里》,在作品中介绍了音乐结构;音乐体裁序曲;音乐风格;演奏乐器双簧管、圆号;要求听辨乐器音色,并出示了乐曲的曲谱,请同学们参照欣赏。董雁老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不一样的肖邦》,对作品曲式结构、音乐体裁进行了分析。邢志萍老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荒山之夜》从作品介绍,作品段落分析、音乐延伸、最后用作品的民族精神和疫情联系。
三、音乐“微”课堂的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网络教学的受限,在关注自主探究方面,音乐“微”课堂比起线下教学明显要减少。
虽然部分老师在教学内容上有布置课下的自主学习内容,但由于验证不方便,所以只能靠学生自觉度来完成该项内容。
四、音乐“微”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目前所看到的音乐微课堂基本是采用录播形式,录播中又分为三种方式。第一、采用
PPT加录屏软件。这种方式的录课优点是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有效的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PPT中的功能将音乐作品进行直观的分析。第二种是采用文稿加音频、视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单独点击加载音视频,利于反复听辨,感受、体验。第三种方式是前两种的融合。即有文稿,课件,也有单独的音视频。
五、音乐“微”课堂的教学反思。
疫情之下,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已发布的一些课程中出现
的文稿中有作曲家和作品介绍为网络复制粘贴,音视频为网络下载,通篇没有教师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这样的课程内容不需老师教授,学生也会查阅。那么,作为中小学音乐老师,我们如何能够利用信息平台完成好教学内容呢?
第一、理解网络音乐“微”课堂的教学模式。网络音乐微课堂可以选择5—8分钟的课程时间,基于一个小点阐述。也可以在20分钟内的一节微型课堂展开。教师可以根据各自情况选择授课时长。
第二、遵循音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在授课中要凸显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对作品内容教师要先进行分析,并已恰当的方法进行对学生的讲授。在过程中要关注音乐的本体,同时也要明确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学科贡献。
第三、教学过程中体现音乐的实践性。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等内容。如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小道具进行节奏练习,并将节奏设计做的具有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疫情期间,也是对心理的缓压。
第四、教师教学的示范性。网络课堂中,教师无法与整班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对于音乐课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内容,非常需要老师的示范性。音乐教师通过范唱、演奏,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关注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五、学习先进的信息手段。网络“微”课堂的授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疫情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加速。在短短一个月内,老师们的信息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由于音乐课的特殊性,教师的示范,“微”课的设计如何更好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此还需要对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更好的完善。另外,老师们普遍反映,录制过程大多采用完整录制,因此,当有时录制中出现个别错误,导致又得重新重头录制。往往一节课需要重复多变录制。在此,建议老师们可以尝试使用剪辑软件进行,例如希沃剪辑师等。
         就像“微”课《国家》里演唱的“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疫中的一员,作为老师,课堂就是我们的主阵地,如何“打”好这场教学保卫战,是我们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愿春风早日吹开汉阳树,愿花儿不再屡向高枝探疫情。愿祖国的花朵和园丁们早日重返校园。

薛琪,高级教师,硕士,陕西省第六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陕西省首届教学新秀,西安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西安市中小学教学能手,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生社团先进个人,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