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备考策略思考及探索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郑文英
[导读] 会提取信息,关键是取舍;能读懂设问,关键是挖掘设问本质
         摘要:结合一轮复习学生现状,基于核心素养的备考策略探索与建议如下:
         一﹑会提取信息,关键是取舍;能读懂设问,关键是挖掘设问本质;会准确表达(情境、逻辑、重点),关键是熟悉学科系统;(用学科系统支持生活逻辑,突出主导)。二﹑改变题海战术——纠错对点练,纠错本重温,熟能生巧。三﹑建模与破模相结合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四﹑融入情境,生活实践教学很重要。五﹑运用典例拓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地理;备考探索建议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备考策略思考,首先解读地理高考能力目标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简言之有什么;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简言之取什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简言之用什么。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简言之建结构,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简言之用结构;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简言之迁移结构。3、描述和阐述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简言之有方向;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简言之抓本质;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简言之主次分明。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况等方法论证问题简言之运用方法;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简言之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简言之有理有据。
         2019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整体特点:呈现方式-稳中求进,内容内涵-主要通过情境、逻辑、系统、观念、展现人地协调、全球视野、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建设成就、创新发展、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实践开放、健康意识、审美情趣、劳动观念等方面,注重基础性、综合性 应用性、创新性方面的考察。[1]
         总体教学建议:一轮:教学关注体验,关注逻辑结构构建,专题地图“打底”进行专题教学,要素切入,关注思考方向的训练;二轮:教学强化文字表达训练,区域地图“打底”进行主题教学,人类活动切入,关注笔答秩序的训练;过程复习关注改错习惯养成和训练;
         例如2019全国2卷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 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  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2]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 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答: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 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解题建议:
         读等高线地形图--读海拔,读疏密,读起伏--判断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地貌特点 认知耕地与地形的关系
         教学建议:体验性教学,动手堆山并转会等高线地形图;
         归纳分析问题的整体思路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通过解读题目获取信息,地形对干热气候的影响,提示现在考试方向的变化,由大尺度到小尺度,气候不是全部的特点而是干热的分析。注意后期在大比例尺小尺度地理要素分析细节方面的训练。
         高考考什么?两类要素1、自然地理:两种规律;五大圈层;2、人文地理:时空差异; 大小尺度; 区位因素;环境问题;人地关系;  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关注圈层物质能量运动规律;人文地理关注区位因素选择及发展方向决策;区域地理关注位置分布和区域差异; (特征及要素相互作用);环境问题关注各个圈层;持续发展关注人地关系;考“联系实际、过程方法、综合应用”  考“何地?何时?何事?何果?”
         通过考试及问卷调查学生目前学习存在问题分析:1、学生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2、读图读资料获取信息能力较薄弱;例如先判断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理各要素的联系-分析解题。
         3、学生建模和破模能力薄弱
         4、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逻辑性差。
         5、综合题答题思路不清晰,不能准确抓住切入点,紧扣要点答题。
         6、知识点灵活应用能力差。
         7、严重缺乏生活常识,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情境中去。
         结合一轮复习学生现状基于核心素养的备考策略探索与建议一
         1、会提取信息 --- 如何有效应用信息?--关键是取舍!
         2、能读懂设问 -- 如何深入理解设问? --关键是挖掘设问本质!
         3、会准确表达(情境、逻辑、重点)如何建立答题思路?--关键是熟悉学科系统!(用学科系统支持生活逻辑,突出主导)
             例如:茶树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性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福建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省内低山丘陵地区茶园梯田处处可见;城市、乡村随处可见茶楼、茶馆、茶店等茶文化景观,当地茶叶种类多,质量高,名茶荟萃,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品种。下图为福建省地形和降水分布图。[3]
        
         (1)读图,描述福建省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引导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先读图例,读等值线走向,变向,变化特点。
         (3)茶文化显著是福建省的地域特色,试分析其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引导学生读资料获取信息——挖掘问题本质--有力自然条件——建立答题思路——准确表达。
         (3)福州茶叶加工厂不多,但茶叶批发市场数量多且规模大。试分析其原因。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工厂——工业:影响茶叶加工的主导区位因素:原料。
         批发市场——商业:两个最优原则,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读材料获取信息即可解决。
         建议二:改变题海战术——纠错对点练,纠错本重温,熟能生巧
         例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賽里木湖和艾比湖位于新疆西北部,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湖面海拔189米。賽里木湖湖面海拔2071.9米,年降水量达450mm。1998年在该湖投放了原产于俄罗斯50°N以北河流或湖泊中的高白鲑等冷水鱼;高白鲑所食全是湖中的自然生物,需要生长三年才能达到一千克,形成了细嫩如在当地和网络上畅销。[4]
        
         (1)将高白鮭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试分析其原因。(4分)
         对点训练: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C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建议三:建模与破模相结合
         许多资料都有答题模板,我们在梳理知识时也会建议学生构建答题思路,建模。但不能只建模不变通,这样学生只会答见过的题型,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会下降。建模与破模相结合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复习五种导向型工业时,家具厂属于市场导向型,但是很多综合题给出资料考的是接近原料地,这说明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建议四:融入情境——生活实践教学很重要
             例如我们在复习农业区位时,各种关于农业的考点实际很接地气。垄作,间作,套种,薄膜的利用,瓜果的品质,只要带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短短2公里都可以发现这些农业生产活动。先看,再通过老师讲解,通过高考考点试题分析,学生融入生活,融入情境,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五:典例——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冻气泡简称“冰泡”,是由湖底气体(沼气)在靠近湖面过程中冻结形成,赛里木湖是我国欣赏冰泡景观的最佳地点下。图左图为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冰泡景观(白色的是冰泡)。[5]
                         
         (2)分析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的形成条件。(6分)
         先引导学生看图片,带学生进入情境,然后紧扣冰泡景观思考
          
         得出结论:海拔高,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易受来自西伯利亚高压的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湖底大量腐殖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上升至湖面表层冰冻;强冷空气将湖面的积雪吹走;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高。
         再拓展情境,图片展示冰坝是怎么形成的
          
         材料展示:新闻报道20180130近段时间新疆气温骤降,湖面冻冰后突然出现风暴。这阵西北风肆虐而过,冰层被刮破,水中的冰块向东南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冰块互相挤压,遇冷形成冰坝,呈现出冰眼等较为特别的形状
         继续拓展如果此景观是春季形成的,原因?应该在湖心还是湖边?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探究欲。
         参考文献:
         [1]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01-31。
         [2]2019全国高考地理试卷Ⅱ,第36题。
         [3]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考试文综地理试卷,第36题。
         [4]2018湖南衡阳市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模拟,第36题。
         [5]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