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课程体系当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能引导学生三观的构建,使得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得到构建。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为了使教育的价值得到展现,教师也可以强调思维导图的运用。借助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得最终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道德与法治;效果提高
前言:思维导图本身具备着图文并茂的特点,注重主题间的关系全面、系统的展现,能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所以,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入进来。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使得教育的最终质量和效果得到不断的加强。
一、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
思维导图又被称之为心智图,是一种有助于思维发散的工具,有效且简单,具有着较强的实用性[1]。思维导图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各级主题间的互相隶属的关系以层级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借助颜色、关键词和图像构建记忆链接,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机能,利于思维、阅读和记忆。思维导图的特征也是比较明显的。如,主题聚焦。在思维导图当中有明确的主题,后续的内容分支都是按照主题进行分散的,能带给学生一种主题鲜明的感觉。层级分明。在思维导图当中不仅主题鲜明,也会有子主题,以逻辑分明、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延伸。帮助学生以图表的方式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记忆和总结。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制作方便。在思维导图绘制和制作的过程中也是比较方便的。可以以笔绘制的方式,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绘制。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值得教师不断的分析和运用。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中的应用
在教学的开展中,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2]。而思维导图也是教师在课前应该准确好的一方面,是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应该完成的。例如,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X—MIND这一软件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整理好在教学中的思路。
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划分为三步:1.对主题进行确定,一般都是本课程的大标题,借助图像或彩色符号进行绘制,起到重点强调的作用。2.分支确定,在确定完主题后,就可以对各个知识要素进行明确,让各个知识要素可以以放射状来开展,如知识、目标、过程、内容等,使得思维导图基本形成。3.对绘制完毕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定型,便于在后续当中的运用。而在学生的课前预习当中,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上传到网络当中,让学生在预习当中按照思维导图的顺序和逻辑进行预习。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按部就班,在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架构,将知识有效的衔接在一起,避免出现混乱和分散的情况。将思维导图在课前的作用展现出来。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探究中的应用
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除了运用在课前,教师也可以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加强思维导图的运用,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得力助手[3]。例如,在讲解《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进来,使得课程的开展效果达到最佳。如,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的方式展现学生情绪的多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进行感受和体会。其次,教师就可以加强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伴随着环境而产生变化的。应该积极的面对和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使得健康和积极的心态得到形成。最后,在边讲解知识时就可以边绘制思维导图,最终呈现一个完整和清晰的框架,将知识直观和明了的进行呈现。使得学生将知识尽收眼底,让思维导图在课程中的价值得到展现。
(三)思维导图在学习巩固中的应用
除了在课前和课中加强思维导图的运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巩固中运用思维导图,借助这样的方式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使得学生能查缺补漏,使得其完善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得到构建。例如,在讲解《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自主的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借助这样的方式弥补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系统构建,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思维导图在其中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在此方面的重视。应该强调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课堂探究、学习巩固中的运用,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和完善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能获取更多。
参考文献:
[1]季月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生本课堂”实现途径探析[J].名师在线,2020(12):70-71.
[2]卢柏林.让生活化教学走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名师在线,2020(12):84-85.
[3]鲍忠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索[J].名师在线,2020(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