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STEM项目学习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 高敏
[导读] 小学STEM项目学习有利于培养高阶思维,加强沟通协作的能力
摘要:小学STEM项目学习有利于培养高阶思维,加强沟通协作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适应未来的能力。本文梳理了STEM项目学习的内涵,指出小学STEM项目学习课堂教学中存在“有的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思维不具有可见性”,“学生难以有效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STEM项目学习;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一、STEM项目学习的内涵
STEM教育,一般解释为 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 术)、Engineering(工程)与 Mathematics(数学)的首字母缩写,没有明确的定义。STEM项目学习是以工程设计为基础,学生运用科学技术和数学各领域的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有意义的问题。(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是对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进行的深度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真实情境的体验,这些体验辅助学生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各领域知识应用于解决有意义的现实问题。
二、小学STEM项目学习课堂教学中的的问题
         1、有的教师活动方案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在具体的STEM项目活动设计中,有的教师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是把国外的一些STEM项目活动案例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课堂中,并没有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很难理解,更不用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内容习得效果很差。
         2、学生思维不具有可见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科学经常会被当作知识来教,却很少让学生去了解科学的本质。在STEM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活动,不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这就失去了STEM项目学习的意义。  
         3、学生难以有效的合作学习
STEM项目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同伴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在STEM项目学习中,虽然也有合作学习,但是难以真正有效,在合作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分工,没有合理的讨论环节的设置,使得有的同学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无效的状态,不参与,得不到肯定的评价,只是游离于小组中。 
三、小学STEM项目学习课堂教学的对策
1、真实性原则即接触所学内容,让内容容易习得: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与学生个人相关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搭建脚手架。例如,有效的教学是为学生提供机会来回答自己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设计并实际操作与自己相关的调查,来优化项目其实阶段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人理解来评估数据和科学的证明,把学生的理解和解释用个人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需要老师基于应有的支持,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思维方面变得更像专家更加专业,让他们能够更深入的参与探究过程中。
2、让学生的思维具有可见性:思维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的各知识点与观点之间建立联系。其实让思维具有可见性,可以接近科学思维,让我们更加很好的理解科学,示范科学思维过程允许学生区别自己的观点,解释来自他人的反馈,根据实验的结果来重新考虑信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思维具有可见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来培养学生元认知的技能,协助教师更有效地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并提出反馈意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科学世界和学习世界之间互动与转化,
3、帮助学生向他人学习。具体培养策略表现为鼓励倾听、设计讨论、突出文化规范、使用多元社会结构。先学会倾听,搞明白他人的意思,不仅要训练学生倾听,还要让学生在倾听之后三思而后行,在互惠教学里,倡导学习者共同体,要观察榜样,并从榜样的身上学习,在这其中,讨论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双边活动中肯定会发生讨论,STEM项目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在设计时,必须设计讨论过程,鼓励学生去互相学习,要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整合他人的观点,建立一套科学的文化规范。
4、促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研究性学习最终是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教师显得更为积极,这个过程也更为复杂,在教学中,教师的监控和反馈太多或者太少,都会阻碍学生进步,最高质量的教学与反馈是相对平衡的,让学生有机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观点学会反思学会选择,把握好STEM教学的度,是教师进行STEM教学设计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考量的一个指标;复杂的项目特别适合复杂的学习;回顾并概括探究过程,是一个隐形学习过程中显性化的一个表现,也是一个深度学习的很重要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85.
[2]黄明燕,赵建华.项目学习研究综述——基于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2):91.
[3]罗伯特.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