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于更大程度深化改革新课程目的,对于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以此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意义。现如今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着重教会学生基本道德技能、法制观念,更是逐渐向传授其有关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笔者主要论述现阶段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工作开展的局限,以及提出生活化教学管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工作效率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管理;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方法策略;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对素质化教育的培养,而此时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心智、思维方式上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如何采取生活化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以及学校的高度参与。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点时间段,而此时的学生处于叛逆期的关键时刻,因此对于该时期的初级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的开展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但不得不说的是,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进行的评价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部分教师在评价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时候总是优先关注该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对成绩偏好的学生,对于其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分数就会高一些,这样就会不利于其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或是行为;其次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工作的开展中的教学内容也过于形式化,主要是开展说教式的教育,这些都间接地成为积极有效的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桎梏因素。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通过以上对于道德与法治工作开展的局限性的分析后,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道德与发展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因此笔者认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一定要采取策略:
2.1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风气中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班级内,能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品质关键在于其所处的环境。据相关调查表示,一个拥有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的学生,无论是成绩好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其行为都是符合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健康的,学生们热爱学习、勤于劳动、讲究卫生、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等等。这些良好行为的产生都不仅仅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结果,更是在良好的氛围的熏陶下自主形成的,这足以体现出提升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工作有效性离不开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2.2、创造好有秩序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做好自身的相关工作,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提升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有效性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要从小事做起、从学生的班级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教师通过安排布置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首先要明确各位班干部的职责,其次教师也要及时的参与到管理中:例如在班级大扫除环节中卫生委员和班长要负起监督职责还要起到表率作用,同时教师也要亲临现场,检查是否有同学消极对待扫除或是在大扫除时间打闹、看一看卫生是否合格等等;在早晚自习的时候,纪律委员要管理好班级的纪律,让同学们在安静、有学习氛围的教室里写作业看书等等。因此创造好有秩序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做好自身的相关工作,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有效性的关键的环节。
2.3、给予学生关爱、尊重、以及理解,让学生在充满温馨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质。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管理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有效性,要着重体现在“生活化”上,这就离不开在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关爱、尊重、以及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时时地和学生聊聊天,了解一下学生的生活上的活动,这样在聊天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给予其开导、帮助,最关键的是可以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拉短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形成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反映的习惯;与此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的教学管理也要求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刚好处于叛逆期,其对很多事情都比较敏感、冲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要优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2.4、完善学生的道 德与法治评价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模式,让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根据上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的局限分析,笔者认为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都不够完整,部分教师在评价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时候总是优先关注该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对成绩偏好的学生,对于其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分数就会高一些,这种学生成绩好,其品质一定好的“理所应当”的想法,会直接的模糊道德与法治评价体系的概念,这样就会不利于发现其存在的思想道德的品质,不仅不能够让其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或是行为,甚至是助长了其习惯或是行为,这样对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要完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评价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评价的时候,让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针对学生的日常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等方面对其评价进行汇总,最终得出结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创造好有秩序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做好自身的相关工作,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给予学生关爱、尊重、以及理解,让学生在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完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评价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模式等四方面的生活化管理,能够切实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光恒 提高高中班主任道德与法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 科技信息,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