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就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着比较多的困惑。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现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是许多教师都在使用的一种方式,但是怎样有效的组织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成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3+2实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
前言:
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出,也是在践行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落实。教学的开展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小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在新课程标准组织之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应用,通过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一、“3+2实效课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高中班级实行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教育、合作学习、合作发展能力。在“3+2实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坚持贯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和“培养有能力的学生”的思想,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
过去班主任“保姆式”的学习模式和科任教师“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过多强调了班主任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开阔和全面发展。高中实行“3+2实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实行合作学习能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3+2实效课堂”的解读
“3+2实效课堂”充分结合课堂特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其中,“3”指的就是即“导”、“学”、“用”,导指的就是课堂起点(使用导学案导入和导学);学指的就是学习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用则指的是应用巩固(检验效果、落实目标,梳理、建构、巩固和提升)。“2”即《自习限时训练》和《学科单项评价》。《自习限时训练》即在课后的自习课上进行限时应用训练;《学科单项评价》即通过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实效”是指教师教得实、学生学得实。“课堂”是广义的课堂,包括课内和课外。
三、“3+2实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以《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课程为例,具体阐述“3+2实效课堂”的实施策略,这节课程是高考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形成相应的知识建构,了解氯气的化学形式和氯水的消毒、漂白作用。
(一)“导”
“导”是整个课堂的起点,有效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导学阶段,以课前 “导学案”结合课堂“多媒体”资源导入,主要资源为氯气的发现史、周边氯元素以及氯的安全使用,通过这些图片、视频等资源的导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学生对氯物质有最基本的认知,建立自身的知识网络。根据这些资源的观看,完成导学案,包括氯气化学性质、实验方案、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含氯物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导学案的任务,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支持,也能让学生对氯元素有基本的认知,掌握基础实验。
(二)“学”
学习思考阶段是“3+2实效课堂”的核心阶段,这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在课堂上高质量交流的阶段。
首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完成本节课程的预习,学生提出自己的预习中的质疑,然后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的思维都集中的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上,也就是对氯性质的思考上,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主动去探究。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的能力保持均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预测氯气的性质,并且解释和完善实验方案,学生能结合事实来进行预测,并且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小组合作操作,完成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现象来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且推论氯气的性质。再次,小组展示自己的探讨成果,结合具体的实验观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氯气性质的预测。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分析学生在实验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尤其是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点评。
(三)“用”
在应用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来总结自己在本节课程中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梳理,这样让学生首先对知识有基础印象,在教师的辅助下查缺补漏,了解自己在本节课程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在巩固阶段,教师出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的相关练习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和目标的落实情况。在巩固阶段,教师还应该拓展一些化学知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达到对所学习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四)自习限时训练
课程结束之后,在之后自习课上进行自习限时训练,让学生能在刚学习完氯气相关知识之后,列出一些基本的习题,在限定的时间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严格遵循记忆曲线的遗忘规律,在学生遗忘之前再一次强调。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自习限时训练可以选择以下内容:1.氯气与金属反应;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3.氯气与水反应;4.氯气与碱反应;5.氯气的毒性及其应用与防护。
(五)学科单项评价
我校每月月初对学生进行一次学科单项评价,评价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习习惯和前一个月所学的学生“必会必懂”知识,不同层次的班级,对“必会必懂”知识要求的掌握层度和过关率不同。学科单项评价并非是只是从考试成绩的角度来对学生展开评价,相对于学习的“结果”而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评价中,主要是分析学生是否明确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对“必会必懂”知识的把握。本节课程的学习任务是了解氯其化合物、氯单质用途、氯气化学性质等,同时借助典型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物理化学性质,学生自己参与其中,深入思考,学生还在相互交流,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是否对知识感兴趣,是否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和其他同学之间是否能合作学习,在学习之后意志品质是否有所优化等。在评价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体验的评价,重点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单纯的注重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过程性评价是学科单项评价的主要方式,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现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将学生现在与之前的学习状态进行对比,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在下次学习中进步。
四、“3+2实效课堂”的总结
在本节课程中,借助“3+2实效课堂”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核心环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小组合作来展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期待,构建实效课堂。学生在本节课程中,认识到了化学知识的价值,除了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之外,也了解到氯水的消毒、漂白作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这一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样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备课,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事情的开展想要取得成功,既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团队的帮助与支持,在对成果进行获得的过程中,都将团队的合作精神尽心体现。在教学中,借助“3+2”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尊严与潜能,对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注入更多的关注,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静.浅议提高小学生小组学习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20(02):61-62.
[2]刘仙红.浅谈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5):153.
[3]魏志英.分析现状 提升实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2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