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未成年人成长的热点话题大多都集中在学业成绩、升学、身体健康等问题上,而忽略和回避了涉及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学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性教育问题。当下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的事件日益增多,已经严重影响到未成年人健康成才。而发生这一类事件的原因,追溯根源在于未成年人性知识的缺乏,对未成年人性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只有加大对未成年人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健康向上的有用人才。因此对未成年人开展性教育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是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未成年人;性;教育;重要
近年来,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的发生率在增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年3月2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在北京发布《“女童保护”2018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据统计,2018年监测媒体报道案例共317起,涉及受害儿童超750人。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210起,占比为66.25%。750名受害儿童中,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为3岁,14岁以下的儿童占比为80%,14至18岁的比例为10.40%,有9.60%的受害人未提详细年龄。从案件发生地区分布来看,受害者为农村(乡镇及以下)儿童的案件有71起,占比22.40%;受害者为城市儿童的案件有177起,占比55.83%;另有39起发生在县城,占12.3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报告中的数据仅基于当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例,并不等同于全年性侵儿童案例总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童小军说:目前并没有关于全国性侵儿童案例的公开数据与统计,由于诸多因素,被公开的案例仅为实际发生案例的冰山一角。据统计,317起案例报道中,熟人作案有210起,明确表述性侵者多次作案的有124起,占总数的39.11%,呈高发态势。在210起熟人性侵案例中,师生关系案例达71起,占比33.80%。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性教育越早,越有意义,越重视性教育,性侵发生率越低。
2018年《法治在线》节目报道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近期关于烟台高管性侵养女的事件,纪录片《呵护明天》中,未成年学生小红被补习男老师猥亵事件等,我们身边类似案件还有很多。这些案件的发生让人非常痛心,受害者年龄都还很小,侵害她们的大多都是身边的熟人,很多未成年人甚至连预知能力都没有!事件发生后,家长们反馈孩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检察官马会敏统计:有的孩子不愿意上学了,有的就是在家里,家长怎么说也不去,有的就是从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晚上经常做恶梦,说睡到半宿,孩子就突然惊醒。所以并不是随着案件的结束,受害人的心灵就会被抚平,相反随时间的推移,精神伤害越大。事件虽然过去多年,曾经的遭遇,却成为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今后的生活还会因此而困难重重。
知乎上有个提问:中国的性教育匮乏到什么程度?那些回答,简直让人瞠目结舌:●闺蜜跟我讲她第一次来大姨妈时,一觉醒来发现一床血,吓哭了。●早恋的女生,以为男女接吻和抚摸后就会怀孕,第一次和男朋友接吻后,她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夜——怕怀孕。●我的一个舍友,竟然认为生孩子是像拉粑粑一样拉出来的。●小时候问我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妈说:大树底下捡来的。我说:是不是有个阿姨不要我了,把我丢在了大树下,你看着可怜就捡回来了。我为这个事情郁闷了好几年...... ●妇科医生李琳留言说:“最近接诊了一个小姑娘,零零后,14岁,双胎妊娠,孕周14周了,要求堕胎。” 这个14岁少女,经常感到肚子痛,她以为是肚子里生了蛔虫,没想到一检查,竟然是怀了孕。其实这些都是性知识匮乏,性教育缺失的体现。
传统思想认为性是隐私的,谈性是不道德的,出现性问题是丢人的,不能和孩子谈论“性”,否则孩子会变坏。其实不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教育后果才是很严重的。很多未成年人由于没有性知识,不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更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异性相处。除了在性侵案中,性作为不可回避的要素必须出现在公共讨论中之外,大多数时间里,关于性的交流都被默认为一种禁忌。未成年人出现了未婚性行为,但又不知道如何避孕,导致怀孕后,不愿让他人知晓,而去求助于一些江湖骗子、社会渣滓堕胎,导致再次失身,甚至因手术不当,导致终生不孕,从而演出一幕幕堕落、出走、自杀的悲剧。绝大多数性侵受害者也是由于没有受过性教育,欠缺对危险的研判能力,缺乏必要的警惕和自我防范意识。在遭受侵害时,不敢反抗,不敢求助,最终成为犯罪分子涉猎的对象,最终成为性教育缺失的牺性品。
无论受到的伤害大小,都一定会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这样的伤害至少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生理上,很可能会给他们造成身体上不小的伤害,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生育功能的丧失;其次是心理上,心理阴影很可能会使他们从此抗拒婚姻,害怕异性,造成家庭关系不和睦,很可能一生都无法摆脱这个噩梦。且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成年后感情生活的影响,往往也是难以估量和弥补的。
在台湾作家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里,被老师性侵的房思琪曾经想和母亲谈论“性”,但被母亲无情的拒绝。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让公众愤怒、心痛,未婚先孕的性伤害更给所有家长敲响警钟。一旦发生未成年人性侵害,将给孩子带来无法挽回,近毁灭的伤害,甚至对孩子的人生造成巨大的转折。防范未成年人性侵害需要最坚固的堤坝,除了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外,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雪梅认为,还要进行性教育,性教育要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课程包括“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社会教育,乃至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现在的家长,已经逐渐意识到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往往欲说还羞。对于未成年人性侵害,我们有多无知,有多不好意思,孩子就有多危险。性教育,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性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爱的教育 ,性教育一点都不可耻,因此,在性侵害发生前做好提前教育,加大对未成年人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分年龄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教育,普及性相关知识,大大方方告诉孩子,让孩子对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性卫生、性安全、性审美等性教育内容有正确的认知,懂得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如何预判危险,保护自己?遭到性侵犯,该怎么办?如何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绝不应该让孩子们受到可以避免的伤害。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文化教育,应试教育。应该分年龄,分阶段的进行性教育,而且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培养孩子们成为人格健全,健康向上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校园心理》 徐长斌
[2]《教育艺术》 赵永芳
[3]《湖北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王志强
[4]《人生十六七》 阿金
[5]《决策探索(下半月)》 房媛媛
[6]《发展》 李金萍
[7]《人口与计划生育》 施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