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潍坊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李宗峰
[导读] 本文主要讨论了以潍坊大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以潍坊大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留学生基本情况、留学生活、人际交往、交友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对留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障碍及原因,努力为留学生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潍坊学院;一带一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引言
         目前有关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多是以西方国家。本文旨在充分关注来华留学生群体,了解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留学生在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会因孤独、沟通、学业完成、文化经济感受以及自身的未来规划而产生各种精神压力。鼓励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交流,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秉承走进中国、了解潍坊、促进合作交流为宗旨
         1“一带一路”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
         1.1语言
         语言是其留学途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大的压力来源。当中文突然成为每天日常打交道的唯一语言,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讲,中文词汇量不够,发音有口音,听力反应速度较慢等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加强汉语培训。语言是人和人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它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2留学生交际
         留学生交际是跨文化极其常见的一个问题,如与中国人相处沟通的差异,对不同社会制度的观点冲突,以及东西方人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等。大多数留学生刚到中国时都无亲无故,人际网络是一张白纸。但是慢慢地,他们开始认识更多人,也许是一起上课的中国同学,也许是同样来自相同国的留学生同学。随着留学生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跨文化适应问题也会随之缓解。目前国内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硬件建设上,留学生经费大部分直接拨付高校,由高校统筹用于培养、管理及软硬件建设,政府拨款主要用于本国学生的求学。潍坊大学为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设施和环境,注意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但对于他们在中国面临的沟通问题,跨文化适应尤为重要。
         1.3学业上存在困难。
         留学生的生活相对是简单的,学习占了他们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未来规划的关注和思考也不断上升,这些可能困扰留学生相当长的时间。
         1.4留学生管理问题
         如何做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习生活,值得我们思考。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留学生不断增加,全国各大高校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一样的问题,本项目以潍坊学院为例,留学生在校园里面对着一些与自身语言不同的同学,他们会遇到一些学习甚至生活上的问题。例如留学生的管理问题对于跨文化适应问题具有极大影响。
         2“一带一路”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方法
         2.1学校
         (1)开展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培养了解中国的使者
         留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增进我国与世界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尊重留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留学生的个性差异
         潍坊学院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程度背景所呈现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不同的特点,通过合理引导,采用社会实践、团体活动、1+1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加强对留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同时利用丰富的课余活动,让留学生投入到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中。
         (3)坚持文化融合与文化独立并重原则,形成良好的中亚留学生教育氛围。


         潍坊学院管理方面博采众长的同时,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立性,使留学生与管理者、服务者、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空间,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包容文化圈,从而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4)加强法制教育保障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留学生不熟悉中国法律,潍坊学院举办一系列法律研讨会,加强留学生的法律意识。
         (5)学习外国文化,识别文化差异
    跨文化管理要求管理者转变单一的管理理念,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对多元文化的把握和文化差异的协调上,实现文化间的理解、交流和融合,使管理工作顺利有效。注意学习和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把握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跨文化适应问题。
         (6)重视跨文化交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工作中,既要贯彻规章制度,又要兼顾跨文化因素,尊重留学生原籍国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为留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原则是因地制宜、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2.2老师
         (1)教师要积极鼓励外国学生,增强他们完成学业的信心,组织中外学习小组,使中国学生课后能积极帮助外国学生,引导留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逐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逐步完成学业。(2)打破传统的说教教育,将文化知识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跨文化适应。
         (3)教师和管理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学生一起解决跨文化适应问题。
         (4)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使留学生得到良好有效的语文教育。课余时间可以组织汉语学习小组,让中国学生参加,加强中外学生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还可以提高中国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双赢的目的。
         2.3留学生
         (1)提前对目的国的了解情况,对目的地国家的认识从新鲜开始就不适应,然后逐渐适应气候、食物、衣服、住房等;不适合当地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目的国成员的角度来思考。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其他群体沟通,正视和积极解决适应过程中的困难,依靠学校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3)留学生应提前适应留学环境,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同时来华留学生应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尽快适应留学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华裔学生跨文化适应时间加快,不同国家的文化展现在中国人面前,这也凸显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需要学校、留学生和师生共同努力。学校要更加关注在华留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中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促进各国文化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敏.文化智力、自我效能感与跨文化适应——基于短期来华留学生的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9,4(04):81-89.
         [2]赵瑾.培养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191-192+194.
         [3]王跃萍.“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6):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