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研修:从“温度”走向“深度”    ——基于园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徐婷
[导读]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被关注和幼教改革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摘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被关注和幼教改革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根本的、有效的手段。但现状是幼儿园园本研修主要模式“集体备课”、“园内听评课”、“教研组学习”等典型的园本研修活动。通过“问题导研——技术助研——课例深研”策略。在自然、真实、深入、和谐的研训中,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实践性知识,着力帮助教师将教育理念自然地转化为教育实践,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做有智慧的教师!
         【关键词】支架式 教师研修 专业成长
          一、立“思辨支架”——问题导研,追本溯源
         问题导研主要是指在研修过程中,从教研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热点问题教师作深层次的思考,借助思维导图、图片等聚焦理论、研讨、经验,为其提供问题的支持性策略,借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共性问题,聚焦“理论”
共性问题是指教研过程中普通存在的、一线教师所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此,需要教研组织者有较强的筛选能力,能够及时归纳总结教师提供的原始问题素材。
(二)个性问题,聚焦“现场”
         个性问题通常指教师碰到的不具备普遍性的个案,可能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得意的、成功的,可能是失败的、困惑的。围绕某一问题,主题明确且切入点小,在参与式沙龙中自由讨论,解决疑难困惑并形成共识。让教师围绕某一问题而汇聚在一起自由讨论,以解决其难点形成共识。让教师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成为自觉转变课程观的行动者。
(三)热点问题,聚焦“经验”
         热点问题在受教师关注或特定时间段较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如近年来语言核心经验的解读就属于热点问题。“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是培养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前提。运用在游戏中“自然”学“说”等多种形式,是丰富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的必然过程,也是口语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
         二、推“资源支架”——技术助研,汲取智慧
         技术助研以线上知识共享平台、联盟园之间的抱团式交流、分享等让教师间的信息传递、知识共享更为顺畅而高效。使研修教师有机会了解吸纳同伴的教育智慧,用善意的目光去欣赏他人,发现问题并用真诚的态度尽自己的努力去提出调整、完善的意见建议,从而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
         (一)资源学习,智慧交融
         突破园际围墙,借助线上资源力量聚焦研修,教师通过网络,运用信息软件共同为教师构建一个自我展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智能空间。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表达空间里对书本有兴趣;对观点会好奇;对阅读感到快乐;对学习敢于挑战。
         (二)亮点展示,教学相长
         利用园内优秀的教师资源相互培训、相互促进,积极为教师创造走出园门的各类互学互访机会。如利用“之江汇”“亮点分享会”等平台,组织教师学习培训获得学前教育先进的理念与方法,挖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路径。例:基于“儿童视角”剖析环境创设背后教师的初衷与思考,在课程环境的创设中,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想法碰撞出不同的智慧火花。进行了“源于童心,向美而行”的课程环境亮点分享会。研修中,针对亮点和问题引导教师对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予以关注与重视,理解幼儿与环境相互做的关系。通过亮点分享帮助教师分析解决问题,深入浅出地运用并解读教育理念,在教学相长中,共同建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策略,获得专业反思能力的提升。


          三、构“学案支架”——课例深研,深度思考
         课例深研是问题支架的延续和实践,它通过课例范式、课例打靶、重点分研等策略,以课程建设核心组、课程先导小组、科研组、教研组、领域组、教师等为单位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基于幼儿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角度思考,优化活动学案策略。
         (一)课例范式  以学定教
         课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共同参与的一种高结构教育活动。在研修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积极构建课型范式。课例范式反映出教师对幼儿发展性的准确把握,科学的活动设计和有效的现场互动是高品质集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体验式课型
         关注一日生活,创设活动情境,让幼儿在体验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情感之”。的过程中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关系,初步形成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养成终身受益的亲社会行为和良好品性。
         例:结合“参观交警叔叔指挥交通”活动,让孩子用前书写的方式写好调查内容,参观后通过教师的组织谈话、梳理,记录自己的参观感受,又在交流分享中,自发要给交警叔叔写一封感谢信,最后,我们还将感谢信标好后送给交警叔叔。体验式课型发现、尊重、理解、支持,以实现幼儿与环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感悟式课型
         融合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活动,以“尊重、唤醒、激励”为路径,走心润行地让幼儿在真切感悟中学会尊重、责任、勇气、耐心、关爱、热爱等品质素养。
          3.践行式课型
         在体验式、感悟式两种课型的基础上,深化活动,创设“家庭——幼儿园——社会”生态育德大课堂,引导幼儿践行,在日常行为中养成持续的对其终身发展有益的良好品德。
          (二)课例打靶,现场研析
         课例打靶是针对课例教师帮助自己发现问题、改进提高,强化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水平。传统“形式化”、“平庸化”、“缺互动”的幼儿园集体评课、研磨已无法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层级结对”、“微课研讨”、“同课异构”等途径提升品质课堂。开展联动学习,让教师习得技能,规范课堂,优势互补。
          (三)课例分研,重点击破
         课例分研是指在听、评课等教研实践中,对重点环节的研讨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对号人座,明确各自的重点及任务,完整记录和分析教学实情,准确判断每一环节的价值取向,梳理教学设计方案和现场教学实际间的偏差,并通过多次循环和策略推,促进解决教研方式。
          做有故事的课程,施有温度的研修,办有文化的教育,成有思想的教师!以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引导教师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教师逐渐从“草根研修”走向“专业成长”,在螺旋上升过程开展“课程跟进式”生态研修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拥有了自己的专业思想,夯实了专业底蕴。开启教师幸福高效的专业生活,丰厚教师自主创新的专业智慧,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虞永平 《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 幼儿教育导读 2017.3
         2.徐万山 《论教师课程力及其影响》中国教育学刊 2011.8
         3.张宏云 《“三式合一”促教师专业成长》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10
         4.周步新《和周老师一起做校本研修》 宁波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