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罗政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必须具有浓烈的阅读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以直观感性认知为主,很多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需要培养。本文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教师的科学指导,是新时代的科学教育理念。在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本身很难感知阅读的魅力。如果学生阅读兴趣低,总是处在被动引导的地位,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极为不利。因此,教师需要引导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提升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一、进行积极的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本内容是对社会生活、山川自然的描写,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直接的语言文字描述很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他们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和体会深度都不够透彻,很多意境情感难以实现情感共鸣。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情景创设的方式,把文字描绘的内容直观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文本中描绘的场景产生探索阅读的兴趣。
         比如在《乡下人家》的阅读活动当中,很多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无法感知乡下生活环境的优美以及宁静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现相关的环境视频或者图片,这样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对文章的描绘产生亲切感,从而提升阅读兴趣。还有一些文章内容,很多学生可能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猫》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家猫的外貌和特点,并思考如果进行文本描写的话,可以从哪些角度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写作。然后进入到文本阅读当中,更加深入地分析文本的写作技巧,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二、巧设相关的问题悬念,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语文文本具有多种体裁和类型,很多内容描述过程或者知识讲解的方式在情景创设方面不一定具备相应的条件。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悬念留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升阅读兴趣。
         比如在《琥珀》的阅读活动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琥珀形成的过程,本来是一个非常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文本阅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但是学生在阅读之前无法感知出来。

因此,教师在阅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科普一些琥珀形成的条件,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生成一块同时具有蜘蛛和苍蝇的这种神奇组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进而会因为内在的求知欲望而提升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人物性格或者故事情节进行悬念留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坚持科学的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教师全面科学的阅读教育理念,既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也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独自发现阅读的兴趣,从而开展广泛的阅读实践行为,进而实现阅读素养能力的有效提升。
         比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活动,提升感知语言美和意境美的能力,进而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探索文本的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拓展延伸资料搜集工作,增加学生阅读活动的成就感,进而提升文本阅读的兴趣,也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表达,文章布局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或者启发,都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从阅读活动中获得收获和成长,进而提升主动阅读的意愿和兴趣。
         四、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实践活动最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使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全面锻炼,这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文本学习并不是一味地读和写的活动,文本内容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来自文本阅读的间接获得,另一方面来自实践参与的直接获得。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高。
         比如在《金色的鱼钩》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聆听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伟大事迹,从而深化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对这一类的文章内容都产生阅读兴趣,同时实现良好的情感熏陶。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对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潜力,提高阅读质量和效果,同时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全面提升阅读素养,为未来的阅读学习和终身阅读理念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王泽华.学周刊.2017(23)
         [2]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对策[J].邵保平.内蒙古教育.201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