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民汉混班教学小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 马凤萍
[导读] 民汉混班教学是个人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民汉混班教学是个人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语言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学上举步维艰。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探索与创新。

        关键字:实践、探索、创新、提高
正文:
         作为中国人,掌握好国语,不仅对个人事业前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利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于2017年9月始对中学七年级实施民汉混班教学。民族学生由于地域、风俗及环境的差异,所以在语言发展上明显滞后于汉族学生。面对如此困境,民汉混班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次思想意识上的挑战。民汉混班不是表面意义上的一混了之,而是在教学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我自中学民汉混班教学实践以来,在攻坚克难的同时,也摸索出一些提高民族学生国语水平的小策略。
一、提高认识、勇于奉献
         民汉混班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在大局意识的领导下,勇挑重担,敢于克服重重困难,在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吃苦在先,发扬甘于奉献的精神。当然,除了爱岗敬业,还需要教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过硬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在民汉混班教学中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大程度地优化。
二、激发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能有效弥补智力发育的不足。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让民族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师授课前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中的游戏,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三、充分发挥汉族学生的汉语优势
         汉族学生是民族学生在学习上的最佳合作伙伴。教师应充分发挥汉族学生在语言上的优势,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如:四人小组合作、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做好疫情防范措施,疫情期间暂不提倡四人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发民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如果说课堂上的民汉合作可以有效推动民族学生的国语水平,那么
课外时间民汉合作游戏的活动,更能促进民汉学生的情感交流。因为没有课堂约束力的课间,各民族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大家从不同民族学生身上体会到不同的风俗民情,传递真情,增进团结,从而感受到学习国语的重要性,使民族学生完成由“我要学”向“我想学”的角色转变。
         这种利用身边有限资源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更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调动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民族学生在汉语面前多少有些抵触情绪,有的民族学生还有恐惧心理。所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民族学生只是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障碍,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民族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耐心,多看学生的优点,要把爱心、微笑、激励、耐心、与信任带入教室,创造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五、让阅读与学生陪伴
         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仍是每一个少年的天性。喜爱故事、求奇、求趣、求乐是每一个进入阅读状态的中学生所具有的共同心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尤为重要。民族学生有着与汉族学生一样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走向阅读,让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全自身人格情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从而提高语文的鉴赏水平。
六、营造浓厚的国语氛围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学校及班级重视学习环境的布置,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它虽然“桃不言”,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例如:
         1、我校自国语教学推进以来,整个校园浸透着浓浓的国语氛围。在校园较醒目的多功能厅及教学楼大厅出入口处,呈现出鲜红而醒目的“进入校园,讲普通话”、“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等字样,使全校师生在一举首、一侧目中都能感受浓浓的国语氛围。最重要的是,学校对于教师及学生使用国语交流设置了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在这种奖惩督导的作用下,民族教师、民族学生的语言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2、让学生感受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校的必修课。每天30分钟的国学诵读,读的是经典,浸润的是心灵。开展晨读国学经典活动,让民族学生在诵读中锻炼语感,感悟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们在诵读中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塑造学生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性情、涵养气质、培养健全人格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诚然,在推行国语教学的同时,不能只借助学校教育。只有家校联手,形成合力,朝着共同的目标,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民汉混班教学的提高并非朝夕之事,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允许民族学生慢慢成长。只要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敢于实践和探索,民汉混班教学的课堂必将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                   主编:吴忠豪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