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策略影响着教学的开展,以及最后的效果。本文立足初中语文,从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出发,简要论述了自己的几点看法,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因文立德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能够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大大扩充其知识储备,提高其语文素养。在笔者看来,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也要随着不断改变,根据具体的情况,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找到最合适的策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任初中语文教师多年,对于课堂教学的策略有着自己审慎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究,现在仅将自己的看法归纳如下。
一、因文立德、立言树人
新时代下新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立德树人教育,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追求“做事的”课堂教学。简言之,就是在综合实践中,因文立德、立言树人。
新时代下理解“立德树人”,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些教育方针包括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的关于新时期教育的讲话内容,包括教育部发布的对新时期教育具有指导性的纲领和文件。研读这些内容,有助于教学工作者把握住正确的方向,从而理清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路。
新时代下理解“立言树人”,要认真研读部编语文教材。“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是综合型教材,包含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口语交际、语文知识等领域的学习内容。“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例如选篇歌颂伟大富强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怀的有:《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以友善为主题的有:《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提倡爱岗敬业的有:《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除此之外,我们要研究教读课、自读课、知识补白课、活动探究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学习课、群文阅读课、名著阅读课、作文教学课这些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策略,把握学科之法,塑造学科之魂,培养每个学生和学生集体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确立教学点,设计主问题
教学点往往表现为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表现为学生的兴趣点或困惑点,当然我们也应将容易疏忽的又蕴藏价值的“点”作为教学点。教学点具有生成性,具有探究、体验的张力。值得注意的是,若不加梳理,便会处处都是教学点,这样分散了教学重点,淡化了核心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点,设计主问题,可以借助教材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思考探究。一是发现表达秘妙,让每一课都特色突出;二是树立文体意识,让每一种文体都风格鲜明;三是兼顾策略指导,让方法与读写共融。于文中特别之处,发现关键点,感受文章深层意蕴。
比如,以七下第10课《老王》教学为例,部编教材课后习题一: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严、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题目指向学生阅读感受的多样性,而不仅仅囿于一种表达。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题都是好的教学切入点。第五题:理解结尾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如果能结合下面语句理解,就是深度学习的活动。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人类就是茫茫大海上的孤岛,每一块被海浪卷走的沙石,都值得我们不幸、愧怍。
三、组织课堂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参与
课堂交流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全体学生思维参与和碰撞,是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过去的教学,科学的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再鼓励、引导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同个问题或者任务,展开讨论、互动、沟通与交流。
例如,在教学《海燕》这篇课文时,笔者就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分组合作研读,并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画出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化,并按照“暴风雨_____”的格式起小标题。第二,身处这样的险恶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画出直接描写海燕的段或句子,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并补充题目“_____的海燕”第三,海上其他的海鸟面对暴风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圈画出关键词。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观点、看法与见解,实现思维碰撞、互补,从而深化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学生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与技巧方法逐渐增多,教师应选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士娟.针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47-48.
[2]陈菊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6(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