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识字是展开全面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桥梁。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识字教学,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轻松识字并且能够牢固记忆。本文以下内容围绕识字教学的方法进行简要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识字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各科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二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幼儿园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在这个衔接过渡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内在情感出发,以符合他们认知思维的模式展开学习活动,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对听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对故事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想象。对于汉字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更深刻的记忆。所以教师可以把生字编成故事和谜语,在有趣欢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情感支配下,进行识字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高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蚓”这个字,教师可以这样说,“拿出一支箭,借用一张弓,去射一条虫,”又比如“闪”这个字,教师可以这样说“在大门口的中间站着一个人”。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景里,对字的构成就有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编儿歌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形状编排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描摹勾勒出汉字的直观形象,有利于对字形的准确记忆,像“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学生在儿歌的诵读过程中能够对这个字的笔顺构成了然于胸, 在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对汉字的书写和记忆工作,同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二、通过看视频的方式展开识字教学
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内容,明确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内容是学好汉字的必要方式。 这个阶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被他们很好的吸收和记忆。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事物往往能对他们产生更深刻的感官冲击,多媒体技术声色光影的综合感官带动作用就可以有效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日、月、水、山”等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动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汉字和具体代表的实物进行对比,从字的源头了解形状、意义和读音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在深刻的记忆中,实现对生字的有效学习。特别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别学习过程中, “人、无、午”和“入、天、牛”这些易混淆的词一直是学生重复犯错的地方,教师也可以把这些汉字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形象,使他们的区别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减少他们误读误用的现象。
三、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展开识字教学
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游戏玩耍依然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主要方式,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游戏活动,将识字教学的目标设计在其中,从而实现玩中学的教学,让学生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生字的有效学习和记忆。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你来表演我来猜”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比如在《操场上》的生字学习过程中,这里面的生字基本上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文字转化成相应的动作让其他的学生来猜,以游戏的方式来理解“打、拔、拍”是提手旁的原因, “跳、跑、踢”是足字旁的结果。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可以有效提高识字学习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识字的复习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把识字卡片放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学生们自由抽取其中的卡片,然后进行相应的读写训练。也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潜能,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四、通过生活化的契机展开识字教学
汉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汉字的指示引导牌。教师要充分借助这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感受到汉字的无处不在,并在频繁的接触中实现有效的学习。刚入小学的学生对新环境有着浓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引导学生去拓展汉字的认知量,也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比如班内张贴的课程表的科目,各个教学楼的名字,操场上跑道、沙坑的指示牌。学生从生活中认识这些汉字,也培养了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学校之外的在如商店街道公示栏等的文字,向父母询问理解他们的读音和含义,提高自己的汉字水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汉字存在的乐趣。
总之,识字是学生整体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展开阅读写作活动的前提,也是日常生活的必备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识字教学,结合这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内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宽学生的识字途径,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孙艳红.文教资料.2019(29)
[2]关于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有效教学方法浅谈[J].刘铁新.黑河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