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必要动笔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刘丽珊
[导读] 初中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摘要:初中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和缺乏阅读与积累有关。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并领略到,做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最好方法。文章从心理干预、激发兴趣;点面结合、分层指导;交流互动、激励引导等三个方面阐述可以如何有效指导初中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期对于激发初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兴趣有所裨益。
         关键词:阅读    读书笔记    指导方法
         相信不少初中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交上来的作文多数题材匮乏,没有思想深度,语言贫乏无味,毫无嚼劲等等。而做读书笔记能够把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升认识,锤炼语言,进而摆脱低幼化的浅写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让写作真正做到放飞思想,抒发性灵。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心理干预,激发兴趣,让读书笔记写作有个良好开端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他们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怀有新奇与期待。虽然有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接触过简单的读书笔记,如:摘抄优美语段,但并没有形成对读书笔记全面正确的认识,所以学生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第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做读书笔记并从中受益的故事,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做读书笔记对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意义,调动他们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如笔者在初中语文的第一课会给学生讲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身上总带着一个小布袋装佳词妙句的故事;讲“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宋濂小时家贫,借书抄书的故事;讲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教学生毛泽东和孙女禹强读书做笔记并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故事等等,使得学生们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名人故事当中得到启发与激励。接着,笔者再给学生们介绍读书笔记的基本写作形式和作用,让学生们能感受到,做读书笔记并不难,不但人人都能做到,而且有趣、有用,这就让学生们从心理上克服了畏难的思想。不仅如此,笔者还把自己平时所做的读书笔记借给学生们传阅,供学生参考,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使学生们从步入初中课堂第一天起便端正了做读书笔记的态度,让读书笔记写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点面结合,分层指导,让读书笔记写作更有质量
         要做好读书笔记,首先要读好书。读好书很重要,甚至重于读多少。现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市面上、网络上快餐式小说多如牛毛,良莠不齐。初中生的情感意志和认知能力还比较稚嫩,辨别优劣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喜欢跟风,在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依靠教师这个“引路人”的正确指导,指导他们多阅读经典。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阅读书目
     结合每个学段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同学段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经典书目,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结合教材内容,期初可以给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吴承恩《西游记》、鲁迅《朝花夕拾》、安徒生《安徒生童话》、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从文《湘行散记》《边城》、理查德.巴赫《海鸥乔纳森》等。
选读书目: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老舍《老舍自传》,史铁生《我与地坛》,孙犁《白洋淀纪事》,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李汝珍《镜花缘》,莫泊桑《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等。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推荐词应该尽量精彩,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欲望。如笔者在给七年级学生介绍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时,引用了这样一段推荐词:《边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附近,在小溪白塔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的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和翠翠在彼此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那可怎么办呢?故事会如何发展呢?预知后事,请自己去阅读这部书。这就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阅读此书的兴趣。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做读书笔记,学生们携着一书一笔沉浸在书香阅读当中乐此不疲,对于书中好词好句,或圈点批注、或摘评、或感悟,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分层指导
         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水平,笔者将学生的阅读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阅读量少、不喜欢阅读的;二是有一定阅读量,但是属于浅阅读的;三是阅读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
对于阅读量少、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多半没有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可以从他感兴趣的领域入手,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并经常跟踪,与之交流探讨阅读心得,使其领略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如:笔者有一个学生不爱阅读,但是从与其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该生特别喜爱昆虫,经常利用周末去爬山的机会,在草丛中找昆虫玩,那么教师就介绍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该生读得如痴如醉,有时甚至会去野外找来法布尔笔下的昆虫进行研究。如他在阅读《昆虫记》第三十三章《蛛网的建筑》之后,自己到处寻找蜘蛛网观察蜘蛛工作的过程,数蜘蛛网上辐条的数目。他在读书笔记中写下了他的感触:我真佩服蜘蛛鬼斧神工的织网过程,它真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我更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潜心研究的毅力,我想只有对一件事怀抱真诚、赤诚的热爱,才能做到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快乐。该生在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由《昆虫记》、《动物庄园》、《大自然的文字》、《笔记大自然》等生物类作品开始,慢慢辐射到《海鸥乔纳森》、《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青鸟》等文学类作品,阅读开启了他新的人生扉页。
         对于初中生来说,浅阅读的学生占大多数,许多学生一味追求速度,阅读完一部著作,只记得大概的故事情节,而对于著作中精妙的写作笔法,深邃的哲理思想等,看过了也只是如同从荷叶上滚落的水珠,没有在脑海中留下丝毫印象。这时候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示范就特别的重要,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师生共同阅读,教师“下水”做读书笔记,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将自己做读书笔记的思路和方法展示给学生,学生受到启发,在边读、边思、边写的过程中,逐渐达到深阅读。
         八、九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量的增多,有了一定的积累,少数学生阅读可以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这些学生,笔者则会花费更多心思了解他读过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鼓励他们做专题性的阅读,并尝试课题研究式读书笔记的写作,引导他们向纵深处追溯。
         三、交流互动,激励引导,让读书笔记写作走得更远
         (一)读书笔记写作形式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前文可以看出,笔者主要就是采用阅读与做读书笔记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向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进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读书笔记写作至关重要。读书笔记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圈点批注式、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评论式、课题研究式等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笔者以引导他们做摘评式(摘录加评析)、提要式和心得式读书笔记为主,到八、九年级,对于一些可以达到深阅读的学生,则可以尝试在整本书阅读与系列性阅读的基础上,写一写课题研究式读书笔记。
         摘评式读书笔记,就是摘录与评论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对于初学,当然不能求其周密深至;但是敷衍塞责的弊病必须从开头就戒除,每抄一条,每写一段,得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1]所以,对于学生摘录的每个语段,笔者都要求他们能清楚表达出摘录这个语段的原因,可以从修辞、字词的妙用、哲理性等任何一个角度来进行赏析和阐释,这就避免了摘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摘录的质量,学生在赏析评论中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好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学生们都做了系列性读书笔记,请看一位同学的这一段摘评: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2]赏析:这一段对孙少平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出了他拣吃同学剩下的残羹剩汤时候,因自尊心的驱使,使得他害怕被别人看到而极度惶恐和痛苦的心情,细腻传神。“慌得如同偷窃一般”“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这两个比喻极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这种极度慌乱的心理,“雨水溅了他一脸的菜汤,他闭住眼,两颗泪珠从他脸颊上滑落下来”,作为读者,对于主人公因为极度贫穷、自尊心受挫而流下的屈辱的泪水,内心的挣扎与苦痛,透过文字,感同身受。
         提要式读书笔记笔者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托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提要式读书笔记着眼于对全书或全篇内容的提炼,锻炼的是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提要式读书笔记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整体理解,提高对文本的感受力和概括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写作思维能力[3]。如,笔者在教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指导学生做情节梗概的提纲,有学生列出提纲如下:
   
    
         学生通过这种提纲式的读书笔记,对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学生将这种能力拓展到课外阅读,做提纲式读书笔记,可以有效地为积累写作素材服务,同时也为写作时的谋篇布局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借鉴。
心得式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时将得到的感想、体会和启示记录下来,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将读书、思考、写作相结合的产物,是读书笔记写作的高级形式。笔者要求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能抓住脑海中感受最深、触动最大的点,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历史、社会实际有感而发,写深写透,切忌空谈。如一位学生在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一篇之后,她写了这样的读后感:小时候读《丑小鸭》,只是觉得丑小鸭没有妈妈的疼爱,也没有朋友的关心,还处处受其他小动物的排挤,实在太可怜了。最后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也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此而已。现在重读丑小鸭,我不禁掩卷思考,丑小鸭即便是呆在养鸭场里没有被迫流浪、经历困难与挫折,它的容貌还是会成为白天鹅,可是它的心灵却可能一辈子都是鸭子的心灵。我想这应该就是本质区别吧!丑小鸭经历种种挫折与磨难,从被迫流浪发展到主动追求理想幸福,这才是它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质的转变。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们爱美,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白天鹅,但是现在我懂了,要成为真正的白天鹅,不仅仅是指容貌的美丽,更应该指的是你的智慧能够支撑得起你的美貌,那么你才是真正的白天鹅,没有以智慧为支撑的美貌,美貌也许反而会成为祸水。现在身边的有些同学,整天不想着学习,心思都花在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上面。其实,现在社会,要想获得一具好看的皮囊是容易的,即便没有天生丽质也可以后天修饰,甚至整形美容,可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却不是别人能帮你“整”出来的,唯有自己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方能获得。在学习的最佳年华里,我希望能多多採颉智慧的花朵,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美丽的白天鹅。我们说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去阅读《安徒生童话》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诚如是。
         对于少数能够达到深阅读的学生,笔者则鼓励他们做专题性阅读,做课题研究式的读书笔记,以达到全面、透彻的阅读效果。比如初中阶段,学生学过鲁迅先生的多篇文章,从七年级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的《藤野先生》《社戏》,到九年级的《故乡》、《孔乙己》等,有一个对鲁迅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就和笔者交流他的阅读感受:老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总感觉这里面都包含了鲁迅关于“人该怎样生活”的思考和探索,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思考了儿童该如何健康成长的问题;《阿长与山海经》在歌颂长妈妈善良美德的同时,也思考了《山海经》作为儿童读物的价值;《藤野先生》在歌颂藤野先生诸多美好品质的同时,也批判了当时中国留学生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社戏》在赞美了农村淳朴的人情美的同时,也侧面思考了关于人该怎样生活的问题;《故乡》在否定了辛苦辗转、恣睢麻木的生活状态之后,也提出希望:希望下一代能有新的生活方式;《孔乙己》在批判孔乙己好吃懒做、迂腐自欺的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许多人,有“短布衫”的冷漠,有“掌柜”的无情,更有“丁举人”残忍......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于是师生经过交流探讨,决定成立一个课题组,以该生为课题组组长,班级另外三位可以达到深阅读的同学为课题组成员,做一个题为“鲁迅作品中的‘立人’思想”的课题,笔者建议课题组成员拓展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作品,并查找相关的资料,做课题研究式读书笔记的写作。课题研究式读书笔记的写作不仅让学生走进了作品的深处,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写作训练,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于作者思想的理解。
         笔者每周布置的语文作业为五短一长,“五短”指的是周一到周五五天时间,每天固定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做400字左右的摘评。七年级以摘为主,评为辅,到八、九年级,慢慢过渡到以评为主。“一长”是在一周阅读的基础上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者书评。摘评强调的是读书时碎片的灵光,读后感和书评则引导读者走进书的深处,两者互相补充。
         (二)交流互动与激励机制
         行之有效的交流互动与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并逐渐养成读书必做笔记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课前三分钟展示交流。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笔者都会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将前一天所作的读书笔记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要求站起来分享的学生体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刚开始,许多学生生怕自己被抽到,一到课前三分钟,都把头埋进书里。但是教师对于学生所摘评的内容,只要遇到有精彩之处,就及时地予以中肯式的表扬与鼓励,对于做得不太好的摘评,也及时地予以指导和建议,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不再害怕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许多学生还会主动举手发言。
         2.每周批改一次读书笔记。笔者每周将学生的读书笔记收上来一次,进行批阅。一方面是因为初中生自觉性仍然不够,收上来批阅,有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如有位学生特别喜欢白落梅的书,读书笔记里摘抄的全是白落梅的文字,也背诵了很多。但是她在写作当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文章辞藻很华丽,但是言之无物,而且很多文字经不起推敲。于是笔者建议她要拓宽阅读面,多阅读一些名家的经典之作。同时提醒她在注重优美语句积累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的精彩,主题的深刻。她听了建议之后,从教师推荐的经典作品读起,一段时间之后,作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看到精彩的读书笔记,我也及时地在班级给予赞赏并将它们复印出来展示在班级文化栏当中。
         3.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经过交流讨论,共同推举一个人参加,每次8个人,举办读书报告会既可以为班级同学介绍精彩的文章著作,同时对报告者来说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学生们演讲的题目精彩纷呈:有“最幸福的感伤——读杨绛的《我们仨》”、“且听父母的谆谆教导——读《傅雷家书》”、“简爱的叛逆与妥协”、“平凡与伟大——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我为猪八戒抱不平”等等。读书报告会设置多个奖项:最有潜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优表述奖、最具才情奖、最深解读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
         4.推荐发表和参加比赛。对于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经过修改成文,推荐发表在校报和《读写》等刊物。同时在各级各类的读书征文比赛、现场作文比赛中,学生们也多次崭露头角,获得名次。这些都给予了学生很大的成就感,更是激励他们阅读并做读书笔记的不竭动力。
         总之,读书必要动笔墨,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读书笔记,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而激活思维,提升思想,锤炼语言,让写作有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 编.叶圣陶集第十四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06.
         [2]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3]马列.中学语文读书笔记教学探究——在读书笔记中实现以写促读[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