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发密切。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利用网络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断推广,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推动我国各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资源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进步,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逐渐深入,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尤为明显。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教材知识。
1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学生的预习
预习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可以让广大学生提前了解更多关于课堂知识的内容,快速了解新鲜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大部分班级都建立了微信群,老师可以在课后及时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互动沟通。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疑惑时,可以通过微信咨询授课老师,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及时答疑,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传统的德育教学论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课堂上以语文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主观能动性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产生满足感与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1.2丰富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不同,传统教学的载体是课本,而网络教学的载体却是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其丰富性不言而喻。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只要给学生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只鼠标,他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任何题材、任何时代、任何国籍的文学作品,这便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3满足学生认知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不仅具有语文课程本身的教育优势,还包含了高速整合教育资源的应用优势。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对课堂学习工作进行重新定位,将局限于教材表面的教学活动转化为专精教学或全面教学,在不局限、不约束的教学背景之下引入讨论学习或写作学习,依靠各个环节的理论教育及个体辅导等手段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网络资源景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与学能够与现阶段的基本教学要求牢牢结合。在新的教学载体的辅导下,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技术从多个渠道寻找到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辅导材料,应用到自主学习活动当中。与教材所给出的教学知识相比,在网络资源下,学生能够及时选择并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材料,以动态化知识带动个人思维。
1.4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但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通常只有三分钟热度,无法集中足够的专注力在一件事物上。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整节课都集中注意力,这显然不符合他们生长发育的特点。而网络资源的应用则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中的乐趣,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更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2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很难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解答。例如,在教学某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或音频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文章阅读,最后再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2.2课外拓展,重新定义阅读
部分教师对于主题阅读的认知比较浅薄,在同一教学环境下,教师完成了相关的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了课后作业,教师便认为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画上句号。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与学的大背景之下,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与智慧正在被逐步激发,浅尝辄止的教学观念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对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重新定义,在关注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综合探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拓展阅读,将阅读材料从教育维度引申到现实维度当中。
2.3创设多维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教学情境是教师展开知识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以口述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其创设的情境是二维的,是小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无法有效理解的,也是不能吸引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的。因此,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视频或图片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音、有画面的多维度语文知识探究情境,丰富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照顾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让学生在充分的感官刺激下唤醒知识经验,激活自身情感,感受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例如,在《翠鸟》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翠鸟”视频,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的小鸟是什么鸟吗?”“翠鸟。”学生答。“哦?为什么说这是一只翠鸟呢?你们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教师一边说一边开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文内容与视频内容的比对中明确了翠鸟的外形特征。
综上所述,合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整合开发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谢传英.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
[2]李晓辉.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
[3]王世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J].语文课内外,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