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周克明 苏萌 张成祥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班级中学生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班级中学生的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积极转化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通过运用多元管理班级、设计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的自我管理等管理方式,确保班级工作的稳定运转,同时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本文通过提出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解决策略,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对策;有效性
         对于班主任来说,小学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中的组织与实施,并且需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便让学生形成优秀的行为品质、高尚的道德理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并且在实际的管理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手段,以此来实现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一、采用多元管理模式,丰富班级管理内容
         (一)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由于新时代的思想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如果班主任还是运用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学生将无法有效配合教师的工作和教学,容易出现低效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之前,班主任需要及时转化和更新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通过深层次解读现代教育的方式,引用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为学生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例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班主任明确学生为班级管理中的主要地位,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对于班级的重要性。然后,对于班主任来说,需要将“爱”渗透到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关心、关爱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弊端和错误之处,可以从心灵上进行指引,这样对实现和谐师生关系也有帮助。当然,在思想行为上,班主任还需要自己引导学生,让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是有助于班级管理的后续工作。
         (二)营造良好班级管理环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班级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有利于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和健康生活。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为学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来为学生建设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
         例如,在组织班级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集体活动,以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班主任可以借助语文、音乐等教师的帮助,为学生设计诗朗诵、歌唱比赛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或者,班主任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然后让小组之间进行体育比赛,如,篮球赛、接力比赛等,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身体和意志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又或者,班主任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帮助社区打扫卫生、参观博物馆等等。

这样通过为学生设计丰富的班级活动方案,可以有效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也是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同样也助力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采用多元管理手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一)由学生制定制定班级制度并参与管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此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重要过程中,并且此阶段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够表现自我,同样也是小学生所向往的。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之前,班主任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环节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班级制度的制定,班主任则需要引导并完善这些内容。
         例如,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初期,班主任需要先将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分配,接着,班主任可以就提出一个班级管理制度的模式,而对于剩下班级管理制度模式的填充,就可以分给不同的小组,并且让小组依据所分到的内容进行合作和探讨,在合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之后,班主任将每个小组的结果和想法填充到制度的空白之处,同时,将这些意见展示给全班同学,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择,以此来完善班级管理的最终结果。通过运用学生制定制定班级制度并参与管理的管理手段,不仅让学生激发出对相关制度的管理意识,还能使其遵守相应的制度内容。这样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可以实现具有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也降低班主任的管理压力。
         (二)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来辅助班级管理
         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这样也有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作用。
         例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当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形成优秀的品质。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和德育有关的班会、讲座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将德育中“爱国”“尊师”等教育主题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内,利用身边的工具搜集一些和此次主题有关的内容,以此来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班级管理。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和心理发展的黄金过程,需要班主任充分结合此时期学生的实际状况,清楚的意识到学生的班级主要地位,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模式,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对投入管理活动积极性的提高,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和实现优秀班级,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芷馨.浅谈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和解决方法[A].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C].2016.
         [2]蒋春辉.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