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徐兴建
[导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各个学科的教学核心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各个学科的教学核心,但是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因为田径项目的特点,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差,而教师的教学也缺乏兴趣培养和心理引导,这样学生在田径教学中就没有深入地体会和学习,所以核心素养也就无法养成。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做教学改革,以趣味教学、环境构建、德育渗透为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参与田径运动,有切身的认识和体会,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提高田径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核心素养;影响因素;培养方法

         前言:体育核心素养包含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情感与品格三个方面,都是以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提升和未来发展为基础,所以在培养教学的开展中一定要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中,做积极的锻炼,这样才能确保黑心素养能够得以提升。所以在培养的教学方法上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其能够参与到田径学习和运动练习中,增加运动体会,并解决影响培养有效性的因素,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田径运动兴趣、健康运动行为意识和个人品格的提升。
一、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影响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其核心是要让学生能够有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在田径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体会和汲取。主要因素有三点,第一点学生体育运动主动性不高[1]。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主要内容就是跑、跳、掷,带有枯燥性,这就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受高考的影响,学生的运动主动性也不高,更多的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自发性的运动锻炼。学生不做主动田径运动,从中也就没有体会,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第二点是教学缺乏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没有从学生个人思想认识上的教学措施,也就造成学生对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认识处于理论理解认识,并没有得到内化吸收。第三点是没有心理建设的教学引导,田径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都能有所建立,但是缺少情感与品格的素养培养。田径教学不单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传授竞技技巧,还要重视运动下的心理成长和素质提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有所体会。
二、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针对影响培养素养的因素和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在培养的方法上要以趣味教学为方法,以环境影响为引导,以德育教育为提升,让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有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情感的逐步认识,保证培养的实效性。
(一)开展趣味教学,提升运动的主动性
         学生不主动参与田径教学也就无法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运动能力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运动练习。所以就要开展趣味教学,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也在教学中以兴趣为基础,增加运动练习的效果,提升运动体会,强化身体素质的锻炼。田径项目本身就是竞技,所以在趣味教学的开展方法上要做合理的革新[2]。

以《三级跳》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发力技巧和规则,以人体肌肉图示来做技巧教学,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然后再组织三级跳的分步游戏,教师将三级跳分为三个步骤,然后喊1、2、3让学生熟悉动作,感受实践中的技巧实施;最后则开展竞技比拼,激发学生的斗志,去做主动性的练习。通过趣味教学的开展,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变得主动,而且会有愉悦的感受,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练习模式,所以运动能力与习惯的素养也就能在此过程中得以养成和提升。
(二)构建校园环境,提高学生运动意识
         健康知识与行为的素养培养需要学生个人想法和意识的建立,但是高中生的个人意识已经形成,在教学中作要求不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体育健康。对于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通过构建健康田径体育运动的校园风气提高运动意识,增强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行为上的落实[3]。高中校园环境的构建要让学生有所接受,而不是生硬的做普及讲解和覆盖式地宣传,在方法上可以通过设置健康专栏、开展校园体育比赛、组织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辩论等,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健康知识,并有行为意识的接受。在高中校园中都有公开的板报,在其中就可以设置一个关于田径运动健康的专栏,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介绍健康运动和健康生活的知识,比如适当的跑步可以达到瘦身,跳远练习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学生愿意观看,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田径运动的意识。校园体育比赛主要以运动会为主,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设置挑战赛的方式增加比赛的趣味性,也让所以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比如跳远记录的挑战、公路越野等,让田径教学充分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以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田径运动的认识。而健康知识辩论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某项运动的利与弊组织学生辩论,深化理解认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比如长期跑步是否有害健康,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的利与弊,学会保护膝关节,能够建立科学的锻炼方法。校园中有田径健康运动的环境,学生在耳渲目染的情况下就会有健康知识与行为认识上的提升,有助于深层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田径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德育教育,培养体育情感品格
         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也是体育课程下学生综合素质成长的基础,更是田径教学中培养体育情感与品格的有效方法。田径运动需要突破自我,可以培养意志力、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所以在德育教育的开展中要让学生感受田径运动带来的感受,组织学生之间交流心得,鼓励运动中的进步,以使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的情感认知和体育品格可以得以内化,即保证教学效果,也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田径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心理压力的放松,也能实现健康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促进身体和身心的全面成长。但是在培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抓住高中时期学生的特点,并做田径教学的创新,让核心素养能够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我认识和吸取,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田径教学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杨矞.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体育课堂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13+19.
[2]何华兴.核心素养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3):34+73.
[3]孙颖,许东霞.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机制与途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2):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